邱根发
小时候,我居住地的弄堂口,有一个用细铁丝做成的简陋的阅报栏。这个阅报栏,可以旋转正反面看。每天,邮递员会把报纸送到居委会,不一会儿,就有居委会的工作人员来,把昨天的报纸换下来,再把今天的报纸放上去。
那时,阅读的东西很少,谁家订了报纸,邻居之间会互相借来看看的。虽然我年纪小,但已养成看报的习惯了,不管寒冬腊月、刮风下雨,我都在弄堂口,把阅报栏上的报纸看完。从第一版到第四版,连中缝上的消息都不放过,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在我上中学以后,我会用平时省下的零花钱买张公园月票,到隔壁的中山公园读书和锻炼身体,更主要的是在公园后门苗圃的门口,有一个长长的木制阅报栏廊,报纸种类很多,叫人好兴奋啊!有时,我一到公园里,就直奔阅报廊,一睹而后快,站在阅报廊下,如醉如痴,直到天黑看不见。这时,广播喇叭会通知,公园马上要关门了,我才依依不舍地离开阅报廊。记得还有一次,我们春游到人民公园,好家伙,公园门口的阅报廊比中山公园里的规模还大,除了有这些报纸,还有一些我从未看到过的报纸和上海市劳动模范的照片,真是让我开了眼界。
多年来,我从报纸上了解到不少国内外大事,也从各个栏目知道了许多作者、名人和他们的文章;我还能背出他们写的有些作品。我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在小时候,弄堂口阅读报栏的经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参加工作了,经济条件逐渐好了起来,我订报、买报,还开始剪报了,剪一些喜欢的文章、资料和重大信息。
岁月不饶人,一转眼,我从少年学生,到中学毕业,再到冶金学校毕业,到参加工作;从成家立业,到有了第三代,直至年过花甲,无论年老年少,报纸都成了我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回想看报的经历,从弄堂的阅报栏,到公园的阅报廊;从学校大门口的报廊,到工厂,矿区大门口的报廊;从飞机上到酒店的房间里,从国内到国外,不管出差还是旅游考察,只要有时间,我都会去找当地的报纸看,就是没有时间,我也会把报纸随手带着,忙里偷闲,哪怕只有几分钟,我都会认认真真读会儿报纸,如果有时间的话,还会从头到尾看一遍,很是享受。
几十年来,我不放过阅读各种报纸的栏目,就是戴着老花眼镜了,也会像当年一样,认真读报。我偶尔也会投稿,2015年,我在《新民晚报》发表的纪实文章《紫竹楼见证好作风》,还获得了上海新闻奖。
现在有电视网络、手机微信等,各种传播信息渠道多了,但对我来说,报纸永远是那么美好、迷人。我从小在阅报栏养成了看报习惯,报纸就是我的启蒙老师。
退休后,我每天仍坚持读报。虽然电视、网上新闻和手机微信的消息铺天盖地,但我还是每天坐在书桌前,静静地翻翻当天的报纸,仿佛回到了青春时光。有时空闲下来,也会翻阅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报纸和一些剪报,像心中的挚爱、久别的情人。虽然几十年过去了,报纸的颜色泛黄了,但她仍是我青春记忆中的一段最美好的时光、最美好的时刻、最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