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眼里,专业美术馆与日常生活始终有一层“壁垒”,并不是真的把美术馆搬进社区,甚至把艺术送进社区,就一定会有好的效果。借着“抗疫志愿者的激情:来自艺术社区的报告”新展,碧云美术馆一步步向着它的社区型美术馆定位转型。
在策展人王南溟一头扎进“艺术社区”项目之前,他的身份是上海喜马拉雅美术馆馆长。当王南溟深入社区,随着“星梦停车棚”等一个个案例的成功,他意识到,美术馆的社区化,应该把它放到社区公共教育的核心点上去,让社区与社区之间通过美术馆的公共教育得以连接。
碧云美术馆背靠碧云国际社区,从2021年开始设有“社区角”。这个展区虽小,但是非常原创地将社区美育的动向连接到了美术馆,举办过的展览有2021年“非遗进校园”后的“遗韵初识”展,展品来自罗山中学初二年级学生的服装设计作品。还有根据碧云美术馆所在的国际社区特点,以《The dragon of love》为主题,与上海耀中国际学校进行艺术教育共创,50多个不同年龄、国籍和背景的外籍师生,通过综合材料在现场创作并完成了艺术装置。
碧云美术馆开馆三年来,700多位居民参与到了志愿者服务中,去年有志愿者服务时间最长达800多小时,不少志愿者都可以用中英双语进行服务。所以这就引出了开在社区的美术馆与社区型美术馆的关系,当普通人成为美术馆的主角,当他们的创作成为作品,当他们的参与不可或缺,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区美术馆。
赵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