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玉《鲁迅和木刻青年》
李桦《鲁迅先生在木刻讲习会》
本报讯(记者 徐翌晟)由北京鲁迅博物馆和上海鲁迅纪念馆共同主办的“力之美——鲁迅与版画展”昨起展出。展览由鲁迅所藏各类拓片、笺谱、日本浮世绘、欧洲版画及鲁迅培养的中国新兴木刻家所创作的版画等展品89件(套)所组成,展品都来自北京鲁迅博物馆,其中一级文物11件(套),梳理了鲁迅对中国现代木刻版画艺术创作的倡导和推动。
鲁迅认为,木刻版画艺术是“好的大众的艺术”,“当革命时,版画之用最广”,他大力倡导新兴版画,他指导过的青年,后来大多成为中国版画界的中流砥柱。鲁迅购买拓片的种类很多,包括碑刻、墓志、造像、砖刻、瓦当、镜、古钱、古砚、钟鼎、经幢、古印及汉画像等。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追寻版画艺术的“根”。这些拓片大部分是在琉璃厂购得,还有一部分是他的同事、朋友、学生从各地为他购买或赠送给他的。现在这些拓片基本都保存在北京鲁迅博物馆。
1902年鲁迅赴日留学,日本美术开始对他产生影响。日本版画以及当时的留学经历也促使他把眼光放宽到其他国家的作品上,开始收购欧洲美术书籍等。鲁迅十分推崇德国版画家、雕塑家凯绥·珂勒惠支(1867—1945),把珂勒惠支版画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个人就是他。鲁迅先后通过史沫特莱购得组画《织工的反抗》《农民战争》及别的版画,都是署有珂勒惠支亲笔签名的精拓品。此后,鲁迅将这些画陆续发表在刊物上。
在“新兴木刻运动”开展过程中,鲁迅组织“木刻讲习会”,为青年版画创作者提供学习平台;为他们的作品作序、编印画集,更推荐他们发表画作。
鲁迅对进步青年倍加关怀。木刻青年刻刀下的鲁迅形象,无不透露出他们对先生的深厚感情,更反映出鲁迅精神的时代影响。许多艺术家都不断地表现这样的场景,这次展出的有黄永玉《鲁迅和木刻青年》和李桦《鲁迅先生在木刻讲习会》,用木刻的方式演绎木刻青年的重要时刻。
本次展览在上海鲁迅纪念馆“奔流艺苑”专题展厅展出,展期至9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