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市车企的半年业绩预告密集出炉。截至7月22日,共有23家汽车整车上市公司披露了2022年上半年的业绩预告,其中10家企业净利润为正,仅有4家企业实现净利润的正向增长,其余均为负增长,甚至巨亏,“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已愈发明显。
乘用车“冷暖不均”
从已发布业绩预告的上市乘用车企来看,仅有长安汽车、比亚迪和长城汽车三家实现净利润预增。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是其中唯一实现销量、净利润双双增长的上市车企,预计净利润为28亿-36亿元,同比增长138.59%-206.7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25亿元-33亿元,同比增长578.11%-795.11%。长安汽车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89.14%-258.54%,而长城汽车也预计净利润同比增长50.20%-67.20%。
与比亚迪们的“春风得意”形成对比,东风汽车上半年预计净利润同比下降79.18%-82.55%。江淮、小康股份、北汽蓝谷预计分别亏损7.07亿元、16亿-17.6亿元、18亿-22亿元。此外,海马汽车、ST众泰上半年预计亏损分别为0.8亿-1.2亿元和2.6亿-3.9亿元。
商用车“跌声一片”
上半年上市商用车企中,除中通客车外,其他企业净利润均出现负增长,更有5家企业出现净利润亏损。唯一实现净利润增长的中通客车预计上半年净利润为0.2亿-0.25亿元,去年同期亏损1.49亿元,实现扭亏为盈,但扭亏的关键在于处置子公司股权,非经常性损益增加了约0.56亿元。
上半年市占率位列第一的宇通客车预计净亏损0.52亿-0.78亿元。中国重汽、福田汽车、一汽解放预计净利润分别下降65%-70%、64%、94.34%-94.95%;安凯客车预计上半年亏损9000万-9900万元;汉马科技亏损额度最大,预计为7.8亿-9.6亿元。
零部件“大相径庭”
在统计的汽车零部件上市企业中,均胜电子上半年净利润转亏,潍柴动力和金杯汽车净利润则出现下滑。具体来看,均胜电子预计净利润亏损为1.1亿元。潍柴动力则预计净利润22.51亿-25.72亿元,同比降幅在60%到65%之间。金杯汽车净利润预计为0.6亿-0.7亿元,同比减少55.82%-62.13%。
与此同时,包括多氟多、融捷股份、盐湖股份、杉杉股份、恩捷股份等在内的多家上游锂电上市公司上半年业绩“爆涨”。盐湖股份、融捷股份、赣锋锂业上半年净利润预计分别增长325.63%-344.55%、4080.57%-4869.36%、408.24%-535.3%。在此之前,天赐材料、华友钴业等锂电材料公司也披露了上半年业绩预增报告。此外,西藏矿业、盛新锂能、天华超净、雅化集团、紫金矿业报告期内业绩全部预喜。锂电材料价格的暴涨,是带动上游相关行业业绩向上的关键。
“半年考”带来反思
透过车企“半年考”可以反思三点:一是新能源仍是激活业绩的钥匙。即使在今年这样的“多事之秋”,新能源车市依然迎来爆发,让少数转型较快、具备核心竞争力的车企尝到了甜头,如比亚迪、长城汽车。
二是新能源车企若不具备核心竞争力,仍可能在风口下摔得鼻青脸肿。如主打新能源产品的北汽蓝谷并未因新能源市场爆发而尝到甜头,上半年预计亏损18亿-22亿元。又如与华为合作的小康股份并未业绩飘红,相反预计亏损16亿-17.6亿元。
三是纵观中国品牌上半年表现,在漂亮的销量与体面的财报之间做平衡取舍,或许是当前真正应该做的事,毕竟在重压之下,选择一味依靠“价格战”不算好的方案,而积极适应新的市场环境,不断创新求变,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雍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