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6日 星期二
最新款电动车亮相“上汽嘉年华” 寻找新商业模式  赢得新发展机遇 第三届“五五购物节”来了!
第3版:上海新闻 2022-07-30
中小微企业如何渡过难关?如今经营情况如何?

寻找新商业模式 赢得新发展机遇

疫情期间上海的中小企业是如何渡过难关的?现在这些企业的生存状态如何?记者昨日走访了位于松江的两家中小微企业,他们正努力寻找新的商业模式,赢得新的发展机遇。

天诚智能

快速研发出“数字哨兵”产品

创办于1988年的天诚智能集团是中国建筑智能化领域的领军品牌,集团旗下拥有20多家成员企业,研发和生产场地逾30万平方米,集团有1000多名员工、1.5万多家系统集成商客户,是国内为数不多从事全系列弱电线缆、综合布线、数据中心和企业云、智能家居、智慧社区研发、生产、运营的企业,也是2021年入选国家工信部首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我们上半年销售形势基本未受疫情影响,营业收入同比有增长,落地税收同比增长30%,同时还新增了许多重点项目。”天诚智能集团总裁雍俊华告诉记者,由于公司属于较早一批能够进行封闭管理、恢复生产的企业,所以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

据介绍,为了应对上海此轮疫情的影响,公司设置AB岗,核心工序岗位员工住在园区宿舍,企业还及时将2周备货库存调整为4周,确保生产不断不乱。依托于集团在成都、扬州所设工厂,又有赖于上海政府部门积极帮助协调通行证,天诚智能实现了“分仓发货”,其成品、原料在上海、成都、扬州三地间调拨,把大订单的发货压力降到了最低。

本轮疫情期间,公司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快速研发出“数字哨兵”产品并积极参与到疫情数字化防控工作中。

嗨酥食品

增加产品品类、开拓新市场

嗨酥食品(上海)有限公司是一家公司主营速冻点心与速冻调味制品的企业。鲜肉月饼、荠菜肉大馄饨、蟹壳黄、叉烧酥……这些上海经典味道,都是这家上海企业的主打产品。

在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忙碌地制作着各类点心和调味制品,经他们之手制作的食品将被发往老字号饭店、飞机航班上甚至是一些互联网平台上……

“作为上海市的保供企业,公司技师们依托现有的生产流水线不分白天黑夜地生产制作保供物资,物流部更是人歇车不歇,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将物资送达。”公司总经理曹哲慧介绍,近年来,嗨酥食品也在积极探索转型方向,努力让企业在困境中逆势飞扬。

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酒店、航空业受到较大影响,但公司配合端午、中秋等节庆,加强与老字号品牌合作,极大程度抵消掉了航空、酒店配餐业务几乎停滞的负面影响。危中孕育机会,企业瞅准2C业务,开辟广式即食烧腊、卤水卤味生产线,产品受到沪上大量港式餐厅的欢迎。与此同时,还打算利用此轮疫情后街铺店面洗牌调整的机会,加紧租铺,开出终端门店,通过线上、线下同步经营方式开拓新市场。

“我们正在考虑拓展更多产品品类,来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新挑战。”曹哲慧介绍,食品行业需求刚性,短时的业绩下滑不会改变公司发展长期向好的预判。

松江

全力推动产业经济逆势突围

在松江,像天诚智能和嗨酥食品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

6月以来,松江区相关部门全力推动产业经济恢复和重振,产业经济走出“V”形曲线,强势恢复触底反弹,降幅明显收窄。1-6月,全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924.41亿元,同比下降11.2%,降幅比1-5月收窄6.5个百分点;6月单月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57.55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7.4%。

据松江区经信委副主任许浩介绍,松江区目前有1612家规上工业企业,6月中旬已经全部复工。截至6月底,已有934家企业的产值实现了同比正增长。“也就是说,60%的企业在6月份的产值已经超过了去年的同期产值。”特别是区内的“专精特新”企业,量质齐升,实现逆势突围。截至目前,松江区共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0家,数量占全市15.27%,今年已有227家企业被新认定为市级“专精特新”企业,同比增长60.2%,总数已达610家。本报记者 杨硕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