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7日 星期三
敬酒情 创意荷花 (摄影) 母亲说,这是规律 爱惜他们 夏泳趣事 被抢的帽子
第13版:夜光杯 2022-08-04

爱惜他们

南妮

40摄氏度的高温,当然要妥妥宅家。亲戚家的女孩子,试工面试通过,要请我吃烤肉,“很棒的一家烤肉店噢!”面试前我跟她聊了一个小时。定心术。

汽车在大悦城停下,穿过8楼楼顶,热浪并没有将我袭倒,我即刻被楼顶上一幕所振奋。两个20岁出头的小青年,一男一女在聊天抽烟。女的戴着白色围兜,男的口罩悬在下巴上。大概是工休的几分钟,他们上得屋顶暂歇,不知道在谈论什么,笑得很开心。他们沉醉在自己的气氛里,并不在意有个远处的我,瞧了他们好几眼。“治愈”这个词很时髦。疫情以来对种种的忧虑,连同高烧天的烦躁一并治愈。年轻人不羁而灿烂的笑容,飘扬在高高的蓝天下,灰色的水泥上,像是一个城市永不言败的象征。

果然是好吃的烤肉,装盘很新颖,薄薄的牛肉片做成一朵玫瑰花的形状插在绿色底座里。服务生多20岁出头,店堂隔位招待。“以前都要排队等候呢!”亲戚家女孩子说。就是隔位生意,也基本上是满员。仔细瞧去,基本上是不超过25岁的年轻人。两两相对,三人一桌。或者宁静,或者欢笑。他们是这个城市的宠儿,他们也是这个城市里盛开得最好看的鲜花。

5月间流传甚广的一个视频:自主创业的年轻小老板,对镜头里扫过的一间间空无一人的办公室,自嘲微笑。“都关了,连办公用具都给下家了。”“没什么,以后再开个更大的!”——圆嘟嘟的脸,斯文的眼镜,茂盛的短发,小胖子的自勉没有一丝生硬,可爱得令人鼓掌。

不计其数的年轻人给楼道里不会网购的高龄老人送吃的,代他们网购,或者教会他们网购,是这一次疫情期间最令人感动的景象之一。而在《新民晚报》推出的特刊《100位上海宁亲历的大上海保卫战》之中,使我难以忘怀的,是静安区一位婆婆替对门的一位小伙子烧饭。小伙子18岁,是学理发的,一个人从甘肃到上海。自己不会烧饭,只吃方便面。老婆婆给他烧了几个菜、一锅饭,端给他。以后,不少邻居也送饭给他。

善是什么呢?善往往发生于自然,瞬间即反应。如花朵的绽放,雨露的垂落,鸟儿的南飞。人性的善,是因为人对自身的满意而自然迸发的对他人的相助。道德是捆绑不出善的。善行的反射,是对行善之人最好的报答。所以常言道:“施比受有福。”所以,骆玉明教授说:“善良是一种祝福。”所以,“伪善”是最令人不齿的一个词。在孔子的心目中,“仁”较之善,是至高境界。而“仁”,孔子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去年年底的全国作代会,赵丽宏关注青年作家创作的发言独树一帜。黄永玉先生在多处回忆里,提到他20多岁初出茅庐之时,著名木刻家李桦对他的关心帮助,“一个太好的前辈!”

今年3月,跟同事喝茶聊天。同事的先生是某领域的专家,高级工程师。“单位在他退休后要继续聘用他,但他说,不要费那个钱!年轻人在工作中有问题,可以随时找到我!我随时可以帮助他们!”为同事的先生喝彩。想想,同事本人,不也是这么一个对所有小青年都热心相助的人么?

如果你也是爱惜年轻人的长辈,那么,继续——请无比地珍惜他们。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