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华园”中觅清凉 只有特效的电影只能是无效 尚研班开课啦!
第12版:文体新闻 2022-08-09

“华园”中觅清凉

本报讯(记者 乐梦融)酷暑当头,仍有清凉。人民公园内的上海当代艺术馆今年首展“华园——自然回归城市”日前开幕,辰山植物园的花卉被搬入展览中形成花园步道,参展艺术家们以花园之名近看大千世界,阐释中国传统人文精神。

“华”通草木之“花”,古字也形似花,今多沿用其引申义“光辉”。“华园”亦是在“花园”这一实存实感意象基础上,将现实的园林空间转化为幻象,建立“思”与“感”相融通的观展体悟。“山水”,是一种精神理想的寄寓之所,是一种“诗意”的具象表现,是文人的心乡所在。艺术家们在艺术作品中构建出想象与现实之间的再造山水世界。赵学兵通过一条条细小的线条,笔触的稀疏之间显现出空间,描摹出他对花园的印象;由金的布面油画《两只老虎》(见上图)和《园林》对中国传统园林拆解并重组,刻画出一种错位的、移动的重构空间,从而探寻自然中人和空间之间的关系;李海燕的《胡杨有心》《恒静》《恒动》和《流沙无常》则探讨了四季来去、生命复始,蕴含着对自然界中生命轮回的体悟;任教于上科大创意艺术学院的艺术家王颉则用油画这一媒介探索生命,得出生命永恒性超越生死本身的感悟。

中国传统艺术源自自然、贴近自然,用独特的表达方式透露出对自然的洞见。邱志杰的拓片《七花园》就是根据汉语象形文字的一次创作,一个汉字本身就是一张画。如“花园”二字,就形象地描绘出围墙、草木、园子和中心的一口池塘。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