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0日 星期二
鲤·红  创意摄影 侬看侬看迪个“筛” 灯塔与守灯人 手到病除 白色扶郎
第13版:夜光杯 2022-08-25

侬看侬看迪个“筛”

褚半农

“筛”字是上海最近几个月中用得最多的字之一,不仅是书面,还在口语中。那么,“筛查”中的“筛”字,在上海方言中应该怎么读呢?

上海方言中有“筛”字,但“词丁”不兴旺,家族成员不多。一般可组成两个双音节名词,另有一个单音节词语,作动词;这三个词语连读音也是各管各的。组成的两个名词,一个是“筛子”,另一个也是“筛子”,但读音、词义都不一样。前一个读沪语音“师子”,它是一种用竹篾编成的农具,圆形,中间全是编成的眼子(小孔),农村中每家必备。“三夏”扬场时用来筛油菜籽,可把比较粗的杂物留在上面,让油菜籽漏下去,起到扬净作用。自然平时可以用来晒东西,如冯梦龙《警世通言》第17卷写到,一个道人用笊篱将沟内残饭笊起,清水洗干净后摊在筛子内晒干,而后用磁缸收贮。后一个“筛子”读沪语音“啥子”,长方形,木框内是钢丝编成的小格子,是建筑工地上用来“筛”掉黄沙中小石子的工具。这两个形状不同、材质不同、读音不同,功能相同的东西,在普通话中却被归为读音相同的一个词:筛(shāi)子。

作动词的“筛”字,普通话中也有,词义一样,但读音不同,沪语读音是sà,指将器皿中的液体向外倒,也称“斟”,可组成的词语是“筛酒”“筛茶”。这个动词“筛”字是常用词,明清以来的吴语书证很多,如清代松江人韩邦庆的《海上花列传》里面用了很多这个语境下的“筛”字,全书第一个“筛”字在第三回:“陆秀宝上前筛了一巡酒”,以后连续用到它,如第五回在一个不长的自然段里连用了3个“筛”字。书中另有不少“筛茶”的书证,如第二十七回,三姐给匡二“筛一杯便茶,和匡二问长问短,亲热异常。”

在《上海话大词典》第二版中,“筛”字头的词语拢总才两个,其中“筛子”词条从其注音可知道,包括“筛(音师)子”和“筛(音啥)子”两种工具,但都未出释义,估计读者中不了解“筛(音师)子”“筛(音啥)子”这两个词义的会较多,其实就是上面我提到的两种工具。另一个是“筛(音师)谷”,词义是“用筛子或戾将混在稻谷中的杂土块和草分去”,此话中既有错别字(戾,应是竹字头戾),释义也有瑕疵,简单说,筛(音师)子因眼子比稻谷小是无法筛谷的。至今在上海市民中常用的动词“筛(sà)”,大词典中却没有“筛酒”“筛茶”词条。

行文至此就知道,上海方言“筛”的家族中没有“筛查”“大筛”这两个词语。依照词义,这两个“筛”可以读沪语“啥”音的,即同“筛(音啥)子”的“筛”。但如这样来读,估计会碰到“梗”的。比如“筛查”,它的方言读音同“筛(音啥)茶”完全一样,这不行吧?而方言读“大筛(音啥)”又算什么意思呢?妥当的方法就是改用普通话,因此就有两种读法,一是普通话读音,即“筛”连同“查”全读成普通话音“shāichà”,二是混合读音,除“筛”外,其他用方言,如“大筛(shāi)”。这或许也是方言词语中夹带普通话读音越来越多的原因之一吧。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