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2日 星期一
生命的旗帜
第7版:专版 2022-09-16

生命的旗帜

——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建院70周年发展风采

国妇婴徐汇院区

国妇婴奉贤院区

“全心全意为妇女儿童服务。”

70年前,新中国缔造者之一、国家名誉主席、中国福利会创始人宋庆龄为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制定了建院宗旨。70年来,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始终坚守着这一初心,在妇幼健康领域不断求索、接续前行。9月16日,国妇婴奉贤院区在五个新城之一的奉贤新城顺利建成并投入运行,这也意味着医院迎来再次腾飞的新契机、新阶段。

新中国成立前,上海仅有几家产院,都集中在市区,收费昂贵,劳动妇女无力承受。许多妇女在怀孕期还从事超负荷的劳动,患有重度妊毒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贫血等产科合并症和并发症等。新中国成立后,宋庆龄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她本着解决急需、着眼未来的原则,计划使中国福利基金会这一人民团体,在新形势下更好地为人民、为妇女儿童服务。

缘起

以国际和平为名 以妇幼健康为愿

1950年4月,宋庆龄参加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人民救济代表会议,并和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商定,今后的工作方针是:在妇幼保健卫生、儿童文化教育方面进行实验性、示范性的工作。

同年6月,宋庆龄在为上海首届妇幼卫生展览会题词中,发出呼吁“要有强健的民族,先从母性及儿童福利着手”。同月,中国福利基金会第三次年会根据宋庆龄的指示,为加强对纱厂女工比较集中的劳动人民居住区的妇幼保健服务,决定将原3所儿童福利站的保健室集中到胶州路725号的第一儿童福利站,组成胶州路妇幼保健站,服务范围为附近工厂和居民区。

1950年9月1日,中国福利会和上海市纺织工会商定,共同组建沪西女工妇幼保健站,服务范围是以该站为中心的附近公私营纺织厂32家,有女工3.2万余人。这两所妇幼保健站,都在纱厂女工较多的地区,离贫困地区药水弄和梅芳里很近,使得医护人员能够上门为孕妇作产前检查,开展新法接生,指导科学育儿,为营养不良的孩子发放营养品。他们到工厂、里弄,组织女工召开妈妈会,向女工宣传妇幼保健知识;他们走街串巷,出入棚户区和停泊在苏州河上的舢板,跪着为贫困的孕妇接生;他们积极主动地开展妇幼保健工作,通过调查,提出保障女工四期保健和卫生的若干条例,收到良好的效果,服务对象从3万多人增加到7.5万人,受到沪西地区广大劳动人民的称赞。

1951年9月18日,“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奖金授予这位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中国女性。这位中国妇女儿童慈爱的祖母,在10万卢布奖金的汇款单上批示:“此款赠中国福利会作妇儿福利事业之用。”中国福利会遵照宋庆龄的意愿,用此款在原胶州路妇幼保健站和沪西女工保健站的基础上,筹建一所崭新的妇幼保健院。

宋庆龄经实地考察,了解到长寿路170号宅邸空置,内院厅室宽敞。她提出将妇幼保健站移至于此,并得到了中国人民救济总会上海分会的同意和拨付。在宋庆龄的关心下,这栋小洋楼依据妇幼保健之需进行全面改造,经半年多的努力,于1952年3月8日对外门诊,7月1日接受住院产妇。1952年9月18日正式开幕,定名为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至此,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拉开了70年在妇幼健康领域的求索、创新之路的序幕。而之所以命名为“国际和平”,包含几种深刻的寓意:一是因国际和平奖金而得以设立;二是为纪念和传承国际和平医院的精神;三是它体现国际主义的关怀,为全世界妇幼服务;四是专业上达到国际水平的要求。

初生

以国家需要为本 以实验创新为基

1952年9月18日,新中国第一家妇幼保健院——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正式建成启用。全院职工107名,其中医师6名,护理人员41名,其他技术人员6名,设有保健部和住院部。保健部负责产科门诊、儿童健康指导、妇幼卫生宣教、地段接生和工厂妇幼保健。住院部设有产妇休养床位和婴儿床位各50张,接收所在地区初产和第6胎次以上孕产妇分娩和居住在上海普陀、江宁、闸北、真如、大场5个地区疑难产妇。1953年起,医院逐步建立特约医疗关系,协助基层医疗机构,培训地区、工厂妇幼卫生业务骨干,积极防治产妇妊毒症和内科并发症,改善抢救条件。医院在1956年得以扩建,增设妇科门诊、妇科病房和肿瘤病床。1957年,上海市推行划区医疗,国妇婴按三类分级定为高级产院兼区产院功能,开始与上海市徐汇区妇女保健所和上海第二医学院(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建立妇幼保健、医疗、教学合作关系,成为一家功能较齐全、规模较大的妇幼保健医院。并在1958年成立了当时全市唯一的助产学校,积极培养助产士,规范和提高助产技术。深入农村开展妇科病防治工作。因为普查发现当时宫颈癌发生率高达83/万,1958年保健院又开展了宫颈癌根治术和镭锭放射治疗,能同时拥有这两项技术,在当时的上海,并不多见。

除此之外,还开展子宫脱垂等严重影响劳动妇女健康的高发病的普查普治,积极推行中医技术及中西医结合手段在宫外孕治疗、手术麻醉、分娩镇痛等方面的应用,推行多项手术技术确保母婴健康和安全。1960年首例先天性溶血性黄疸(RH阳性)婴儿抢救换血成功,使一位因母婴血型不合导致连续4次不良产史的家庭终于获得了健康的婴儿。

1961年后,宋庆龄多次批示和鼓励医院要抓紧科学研究工作。秉承她“中国福利会的妇幼事业开展科学研究,发挥实验性和示范性作用,推广惠及全国妇女儿童”的理念,在医院各个发展阶段中,始终从当时的国情、民情出发,立足于满足国家需要和人民需求,先后在计划生育临床科学研究、妇科腹腔镜技术、孕产期母婴安全及保健、生殖健康等方面取得了一些可圈可点的成就。

1962年,为响应国家关于“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号召,将计划生育工作列为中心任务之一,率先在全国开展计划生育领域临床科学研究,在全国享有较高临床和科研地位。

1963年,国内首批建立独立的新生儿科,使母婴得到统一管理。

1964年,全国首倡孕期家庭自我监护和门诊孕妇管理一贯制。

伴随着改革开放,医院第一时间接轨国外的先进医疗技术。1979年,经美国妇科腹腔镜协会主席指导,国妇婴在国内首度开展腹腔镜技术;1980年,引入国际新理念率先实行母婴同室,提高母乳喂养率;1990年,邀请日本专家来院实施上海首例输卵管配子移植术示范并获得成功。这些里程碑式的“首创”,让国际领先的医疗技术能最快地“嫁接”到保健院常规诊疗中,也让保健院在创新和发展道路上始终稳步迈进。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为提倡生殖健康,先后开展了多项避孕、节育技术的临床研究,同时,通过开展专业咨询、婚前保健等科学指导和医疗服务。

1992年,成立上海市最早的围产会诊中心。

1994年,成为国内首批模范爱婴医院。成立上海三级妇产科医院中最早的独立乳腺科专科。

腾飞

以两翼并进为机 以初心使命为旗

进入了21世纪,保健院的发展步入快车道。在中国福利会党组的领导下,保健院始终紧紧地围绕不断满足国家和人民需要这一定位,全心全意为妇女儿童服务。在围产医学方面,不断推行产科适宜技术倡导舒适化分娩、提高疑难危重症救治能力,开展出生缺陷防控以及早产儿一体化诊治体系等,确保“母亲安全、儿童优先”。在妇科专科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肿瘤妇科、普通妇科和盆底泌尿妇科等特色亚专科,以及乳腺专科,为女性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先后获得国家围产期保健特色专科、国家更年期保健特色专科、上海市临床重点专科、上海市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出生缺陷预防保健中心等。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全院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坚守岗位,白衣为甲,逆行出征,践行“敬佑生命、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

十四五期间,医院致力“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构建高质量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体系,实施母婴安全计划,倡导优生优育,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涵盖孕前、孕期、新生儿各阶段的出生缺陷防治体系;改善优生优育全程服务,加强孕前孕产期健康服务,提高出生人口质量;把医院建设成为学科一流、专科领先、国内享有盛誉、国际知名,具有竞争力的研究型医院;提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水平,打造健康长三角,优化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布局,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差异化、品质化的医疗需求。

1952-2022,70载风雨历程,这是筚路蓝缕,为共和国奉献累累生命硕果的70年。

今天的国妇婴,已经是以专科领先、学科一流、研究型医院为发展目标的三级甲等妇幼专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2022年9月16日,奉贤院区正式建成投入运行,医院将提升科教水平促进医院持续发展,打造女性健康-生殖-孕产-子代健康优势学科链和学科群,构建智慧医疗体系,为提升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注入新的力量。国妇婴将继续秉承“实验性、示范性、加强科学研究”的办院方针,把医院建成学科一流、专科领先,具有竞争力的研究型医院。将紧紧围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目标,结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制定的《母婴安全行动提升计划》,以及《上海市卫生健康发展“十四五”规划》的相关内容,在实施三孩生育政策的新形势下,进一步提升母婴安全临床诊治及科研能力,不断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巩固强化母婴安全,不断完善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体系;保障实施优化生育政策,维护妇女儿童健康权益;促进母婴安全高质量发展,助力打造“生育友好型城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福利会成立80周年贺信中的重要指示精神,继续致力于缔造未来的事业,促进妇幼儿童健康发展。

70年前,宋庆龄先生写下的这番心里话,其实已是答卷——我们希望所有的儿童都能长大成人,身体上得到充分的发育,精神上能接受全人类最宝贵的成果,希望他们充满信心,对任何国家、个人和未来的一切无所恐惧,我们要把他们从经济危机中、及其他一切自然的和人为的灾难中,解放出来……我们把生命的旗帜交给儿童们,由他们高高举起,在人类进步的长途上,继续迈进……(1952年4月,宋庆龄在《人民日报》发表《保卫儿童》)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