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8日 星期一
《老外讲故事·海外员工看中国》百集融媒体产品 “不疯魔不成活”的高产科学家 第二轮“爱购上海”消费券中签公布
第2版:要闻 2022-09-26

“不疯魔不成活”的高产科学家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徐华强的故事

大脑如何传递快乐?给“验孕”激素拍张“高清照”……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徐华强(图左二)最突出的标签就是高产,频繁亮相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的他也是科技记者们笔下的常客。

深耕基础研究领域多年之后,徐华强领衔的团队主导解析了30多种与神经、免疫和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的G蛋白偶联受体(GPCR)结构,为这些疾病的药物设计和开发提供了清晰的思路。近年来,他决定用自己多年的积累,在基础科学与临床药物之间搭起一座桥梁。

“科研只有第一,没有第二。”这是徐华强经常向团队学生强调的。

有激情定力的科学狂人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尹万超曾是徐华强的得意门生,如今已成长为所里的课题组长。他还记得“大上海保卫战”时,徐老师团队成员不约而同申请留所工作。“他是位充满激情、有定力的科学家。”尹万超感慨,“他总是告诫我们,无论失败多少次,都要有再战一回的勇气。”

事实上,去年奥密克戎变异株出现引发全球新一轮感染高峰后,这对师徒不分昼夜三周后,就解析了奥密克戎变异株刺突蛋白以及结合人源受体ACE2的高分辨率冷冻电镜结构,揭示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迅速和免疫逃逸的分子机制。

“大上海保卫战”期间,徐华强团队又瞄向了流行的奥密克戎BA.2变异株。“我和他是28年的老朋友了,华强始终冲着科学最高峰在攀登。”国家蛋白质科学上海设施主任许文青如是说,“对待科学,他真是‘不疯魔不成活’。”

又是很迅速,徐华强团队结合功能实验从原子水平解释了BA.2比BA.1变异株传染性增强以及BA.2变异株免疫逃逸的分子机制,为提倡尽快尽早进行第三针新冠疫苗全员接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目前,徐华强参与和主导的3款新药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其中,治疗脂肪性肝炎候选新药CS0159分别在美国和中国获批临床,是一个颇具发展潜力的原创新药。

一丝不苟的“引路人”

“不用等到毕业论文致谢环节再向老师表达感激之情了。”这是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博士研究生王悦的“调侃”。“有段时间,我被模型搭建的瓶颈卡住,而且我很怕在别人面前暴露自己的无知,总想准备充分点再去找老师。”她回忆。徐华强看出了不对,主动找到王悦,“如果困扰你的问题需要钻研十天半个月,你就应该来找我;即使我不能直接帮到你,也可以找到其他专家”。这让姑娘慢慢卸下了包袱,课题也得到了推进。

厘清生命科学底层逻辑

很多人都听过研发新药是个伴随着高风险、高投入、长周期的“九死一生”的故事,但在徐华强看来,究其根本,还是因为人类对生命科学的底层逻辑不清楚。

“所谓科学,就是可以预测它的结果。在有了清晰的底层逻辑后,我们从药物设计就要保证每个程序都是对的,一路走下去,就应该能达到目标。”徐华强表示。而他之后的人生,也将为实践这一理念而努力。 本报记者 郜阳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