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8日 星期三
《老外讲故事·海外员工看中国》百集融媒体产品(26) 打造“蘑菇小镇”带领农户共同富裕 水晶天越来越多,河道越来越清澈
第2版:要闻 2022-10-02

打造“蘑菇小镇”带领农户共同富裕

——上海联中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陈林根的故事

陈林根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等荣誉,也是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在他的带领下,上海联中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不仅是长三角地区最大的工厂化双孢蘑菇种植基地,更带动了周边一大批传统菇农走上转型升级的致富道路。

天还蒙蒙亮,55岁的上海联中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陈林根就来到菇房,打开手机手电筒,轻轻抚过一片片白蘑菇,察看长势。“这是我每天五点半起来必须要做的工作。”老陈语气坚定、目光专注。小蘑菇倾注了他一辈子的心血和梦想。

下定决心要转型

陈林根是浙江嘉善姚庄人。2010年,他来到廊下镇中联村,创建上海联中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开始传统蘑菇种植。但随着蘑菇产业的发展,他渐渐发现传统的种植方式一年只能种2茬,效益比较低下。

转机发生在2012年,陈林根受邀去北京参加一个食用菌论坛,见识到了荷兰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理念,在上海农科院带领下去荷兰考察时,荷兰专家说:“你们姗姗来迟了十年啊!”这句话更是让他下定决心,把最先进的工厂化种植模式搬回家。

资源价值最大化

在廊下镇的大力支持下,2014年,联中斥资2亿元打造双孢蘑菇工厂化种植,占地面积110亩,亩产值高达200万元,年产量是传统种植的30倍。2020年陈林根又投资1.6亿元开发二期项目,今年将建设完成,投产后将年产三次发酵培养料8万余吨,预计合作社年销售额约2.5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联中工厂化生产模式还做到了农业生产的绿色循环,合作社培养料来源于回收的“水稻秸秆”和“鸡粪”的再加工,而生产蘑菇后废弃的培养料还可以作为农业肥料还田。二期项目建成投产后,生产后可利用的有机肥年产12万吨左右。

突破卡脖子技术

由于目前国内工厂化双孢菇生产菌种全部依赖进口,国内蘑菇产业很难突出重围。在解决了蘑菇生产硬件条件的同时,陈林根早在2014年就开始与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所黄建春研究团队合作。

2017年,团队正式开始选育双孢菇新品种K6,经过5年的反复试验、测验,目前该品种品性稳定,专家预测新品种将有望改变双孢菇工厂化生产菌种依赖进口的局面。

走共同富裕之路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这句话陈林根一直在身体力行。联中通过统一提供基质料(培养料)、统一生产模式、统一技术指导,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形成了“三五牌”产业化联合体,即“投入500万元,产出500万元,净收入50万元”,构建了绿色循环发展、合作社联农带农和农民增收致富的“三赢”新模式。

在联中的带领下,廊下镇一个个“蘑菇房”接连成片,成为名副其实的“蘑菇小镇”。截至去年,廊下镇有蘑菇生产单位28家,全上海每天消费的200多吨双孢蘑菇中,有30多吨是联中品牌。本报记者 屠瑜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