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院也有表演系?体育学院表演系还排演了一部话剧?昨天下午,上海体育学院表演系学生在著名戏剧导演徐俊的执导下,于校内的实验剧院里上演了展现首任体院院长、体育教育家吴蕴瑞的大师诗剧《吴蕴瑞》——令人耳目一新之余感叹:体育与文艺,本质上探究的岂止是人的学问。
时值上海体育学院建校70周年,吴蕴瑞诞辰130周年。体育教育家吴蕴瑞也是中国体育理论研究奠基人,新中国成立后最早的体育高等学府“华东体育学院”(1956年更名为“上海体育学院”)首任院长。一部体院排演的话剧,十分“话剧”,而不像当下一些其他话剧团队上演的话剧看起来更像电影——让多媒体压倒了戏的本身。
《吴蕴瑞》全剧没有任何多媒体,唯有一幅幅真人画像点缀在三面墙上。当演区中与之对应的角色登场时,真人画像亮起,瞬间令人感觉时空穿越。例如2020级表演专业的姬云峰与他扮演的中国第一位参加奥运会的选手刘长春,眉宇之间颇有几分相似。当姬云峰演绎刘长春在洛杉矶参加1932年第10届奥运会奔跑的场景时,他就是在刘长春同样身穿运动背心的照片下表演这一段的,将其一心报效祖国但在最后20米被多人超越仅能位居第四的复杂内心,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一段与全剧尾声相映照——此时,一群身穿运动服的年轻人一个个举起奥运会火炬,激情表达“北京成为举办奥运会与冬奥会的双奥之城”的喜悦……这其中过去的八九十年,包含着多少中国体育人的努力奋进!
全剧的创意在于让吴蕴瑞“分身”——有一位64岁一身西装的吴蕴瑞(胡陈浩饰),还有一位一身长衫的20岁左右的青年吴蕴瑞(丛子奇饰)。两人对话,不仅解释了吴蕴瑞为何义无反顾投身现代体育事业的心路历程,也推进了全剧情节。例如,吴蕴瑞父亲得知儿子报考的不是“物理系”而是“体育系”十分恼怒,但其理由听起来却合理:“物理才能救国,体育有什么用?”青年吴蕴瑞则答,自己自幼体弱被判定“活不过20岁”,但现在二十出头了,是因为父亲自小带他慢跑,哪怕跑不动被路人劝“孩子还小”但父亲依然坚持,才有如今的健康体魄。还有,当有学生问老年吴蕴瑞“为何体育,研究的是人的学问?”他答,足球是否不仅要个人身体强健,还要彼此配合协调、事先商议战术、现场随时调整?这都是与人相处、与对手相处之道……
值得赞许的还有演区的分割。因为是黑匣子,因而没有高出观众席的“舞台”,只有一个被分割成井字形的演区。观众主要坐在“井”字前面,因为是现当代剧目,观众与演员年龄相仿,观赏中忽而有演员从“井”字周围冒出来,进入演区,颇有惊喜与意外。当展现参加第11届柏林奥运会之际,撑杆跳运动员符保卢等三位愤慨于无法在运动场上报效祖国,回国后直接参军上战场,战死沙场的过程,就体现出他们在井字形演区里埋伏、扔炸弹等多重场景。最终,他们身着军装,在红色灯光下牺牲的场面赢得观众的致敬。
当走出实验剧场,看到满目苍翠的上体院,有学生在蓝天阳光下打篮球、踢足球,耳边始终回响有点过分吴蕴瑞这位文体兼长的大师的理念:体育,强人,强国!
本报记者 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