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江所长”逝世,曾经的老同事当夜迟迟难以入睡,往事一件件次第浮现,历历在目。“不知不觉,我们与江所长相识到今年正好60年”。1962年,36岁的江泽民来到员工多达千人、直属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的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作为年轻的业务副所长,负责科研领导工作,在任4年。
他在每一个岗位都很出色,行业里的专业人员都很钦佩他
在老同事们心中,那些日子很鲜明,他这个人也很鲜明。那些日子,他定方向、促成果、建基地、育人才、带作风,主抓的产品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有的获一机部新产品设计一等奖,有的为原子能反应堆配套急需、填补国内重大空白,一批测试基地用了数十年依然质量优良。他这个人,“非凡的领导能力,为人、品质,令人钦佩”。很多后来人们逐渐感觉到的,当年“江所长”就是这样。
时为电机室副主任的季杏法回忆:“我是做具体工作的。一个新产品出来,要全国推广,上百个厂要统一是非常困难的。他就做得非常好,碰到困难能担当,意见不同就辩证看待,又照顾到一线实际,行业里的专业人员都很钦佩他,对生产、科研都能推动。我们写了大量技术资料总结,他都看,非常认真。也很有人情味,他和我出差去南京,工作之余见他哥哥,两个人在家里就唱起了京剧。他到部里工作后,来上海调研我也见过,加工精度怎么搞,开座谈会很深入。他在每一个岗位都很出色。”
江泽民的平易近人,从当年接触到如今回忆,大家都很有共鸣。时为计划技术科副科长兼党支部副书记的方炳尧回忆:“他对人非常尊重,为人正派,关心群众。作为分管科研的副所长,平易近人,知识也很渊博,多才多艺,和大家都合得来,我们都喊他‘江所长江所长’喊惯了。他工作务实,对科研管理非常重视。原先科研材料没归档,他叫我搞一个科研档案管理办法,每一步都布置好的。他对知识分子、普通工人都很关心,当市长时有一次回所里,老工人的名字他都喊得出来。”
时为所技术员的殷坤堂也深有感触:“我1965年进所,他作报告很风趣,我们很喜欢听。他很关心老同志,我后来当过所长,有次见他,他脱口就报了20多位老同事的名字,逐个询问他们的生活与身体近况,从原来的所长、室主任到医务室、幼儿园员工,都问。我去见他要做好准备的,答不出来难为情。还有菜价,他问我答,问得很细,还说我讲的跟别人讲的不一样,我说我去菜场的。他很实在,没有架子。”
他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许多外国人对中国人的看法
前些天,殷坤堂特地去所里“走了一圈”,给人介绍当年江所长领导建设的消音室等一批测试基地。老所长已逝,物、事、情长留。殷坤堂也说到每位受访者都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江所长好学、善学,对专业非常关心。“所里办的两个杂志,每年都要寄给他看。”他晚年还常和所里的老同事探讨科研问题,老同事回忆:“都是电机的技术问题,专业怎么发展,还搞些什么课题,教学应该注意什么。他关心学生的培养,怎么适应市场需要。他喜欢了解新的东西,很好学,也很聪明。他晚年生活比较规律,会请老师讲讲中国历史、世界历史等。他是什么都有兴趣学的人,也不耻下问。当年下了班要我们讲专业原理,他一学就会。我们也没有顾虑,他没架子的。”
12月1日,曾任所党委书记的许小锋特地请参与现场送别的同事向老所长“表示我们的敬意”。“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他的贡献,他的为人,我们一直记在心里。他尊重知识,爱惜人才,带领科技人员不断实践创新。老所长挺了不起,很有人格魅力,而且多才多艺,语言天赋也很好,曾经还与学德语的我用德文对话。他不但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许多外国人对中国人的看法。我们所的工作和国外交流较多,这方面感触很深。”
另一位所原党委书记张玉磊这些天一再想起的,是老所长“是一个非常真实的人”。当年整理所史,她看到过一份1966年所党委给将调走的江泽民同志作的鉴定,鉴定中写到江泽民同志“工作有干劲有魄力,深入科研实际,认真钻研科研技术,处理问题果断,深入群众,接受新鲜事物比较快”等优点,也提到缺点:在用人上有时表现过于重才。“现在用历史眼光来看,当时所谓的‘缺点’正是难能可贵的优点。后来我把这个鉴定给他看过,他说,挺能反映我这个人的。”张玉磊感到,老所长许多方面不管哪个阶段都是这样。比如干劲魄力,“我看过当年的党委会记录,这点体现得非常明显,他处理问题非常果断,思路非常清晰。他也特别爱钻研,当年是这样,到了晚年依然问我们许多新技术方面的发展问题。智能电网、互联网,经常出题目。我们就准备一个八九页的PPT,他看了以后还要问问题。有一次他说,我们今天就谈谈互联网,幸亏我正好有些准备。老所长走了,这些天这些事历历在目。我们要继承发扬宝贵精神财富,保持好传统好作风。” 郭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