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镇瑞和·食光里”菜品丰富价格实惠,可堂吃也可外卖
扫二维码看民生十景
本报记者 李一能 文本报记者 孙中钦 摄
红烧肉能精确到块,小白菜能精确到棵,想吃多少都能精准称重,胃口再小也不怕浪费;支付系统只要完成第一次注册,以后再来只要“刷脸”无需再操作手机;老年人还可以打8.8折,12元到15元就能吃饱吃好……
记者在闵行区浦江镇瑞和城大居的“浦江镇瑞和·食光里”社区长者食堂看到了上述场景。这家食堂开张不到一个月,是上海远郊第一家智慧长者食堂,也是上海打造社区为老助餐体系的最新成果。
如今,深受欢迎的社区老年助餐服务场所,已在上海大街小巷四处开花,照顾着社区居民的胃,同时温暖着他们的心。
一日三餐全年无休
11月25日开张的“浦江镇瑞和·食光里”(即浦江瑞和长者社区食堂)是一项民心工程。项目位于浦江镇瑞和城大居区域,地处鲁坤路北、汇雄路东、鲁康路南、汇臻路西,鲁坤路359号。食堂总面积478.9平方米,共设126个就餐座位,每餐800客以上助餐能力,提供早中晚一日三餐、全年无休助餐服务,其中早餐品种有油条豆浆、生煎包、面条馄饨等20多种,中晚餐可提供蒸煮类、小炒类、煲仔类等20多个菜品。主要辐射浦江镇南片区瑞和城、永康城两个大居地区近2万名老年人的助餐需求。
上午10时,“浦江镇瑞和·食光里”的厨房一片忙碌,厨师们正在准备当天的午餐,红烧肉、清蒸鲈鱼、肉饼炖蛋、三黄鸡……丰盛的菜肴香气四溢,就餐环境温馨整洁。11时刚过,社区食堂瞬间满座,就餐的以老年人为主,大多是附近居民,卫生、平价、味美是他们选择这里的首要原因。
70岁的李金龙老伯买了一份鲈鱼、一份红烧鱼、四块肉饼炖蛋和一份麻婆豆腐,这是他家四口人当天的午餐和晚餐。“我和老伴在家带孙女和孙子,有时来不及做饭,就来这里买一点带回去。”李老伯告诉记者,老年人在这里就餐打8.8折,这些菜一共四十多元,价格实惠让他非常满意。
66岁的徐凤鸣多年前从徐汇搬到浦江镇大居,住房条件改善了,最大的难处是吃饭购物。以前买根葱都要跑到附近镇上,更别提吃饭问题了,居民对社区食堂期盼已久。随着区域发展,居民们终于盼来了“浦江镇瑞和·食光里”的运营。
“年纪大了,胃口小了,如果按份卖,吃不完就浪费了,这里可以按需称重买,像今天我就买了2块红烧肉、2只虾、一小份蔬菜,一共才花了十几元。”徐阿姨告诉记者,第一次办卡后,以后再来就无需带手机,每份菜精确到一块肉、一棵菜来结算,最后“刷脸”自动支付。对老年人而言特别方便,按需取菜也让这里的“光盘率”很高。
运营方熊觅社区食堂负责人吴永良告诉记者,上海的社区长者食堂在远郊少有开设先例。这家食堂受欢迎的程度远超预期,目前已有1000多位老人办理了会员卡。不少居民都选择在这里解决一日三餐吃饭问题,特别是一些独居老人,一个人生活做饭很是麻烦,而家门口的食堂就成了最佳选择。
居家亦能个性点餐
吴永良表示,熊觅公司在全市运营着8家社区食堂,运营经验丰富,食材是从公司自建的基地与供货渠道每日新鲜送达,加上政府对社区长者食堂有房租上的减免优惠等,这些因素确保了这里的菜肴价廉实惠,安全味美,因此深受居民欢迎。目前,企业正计划在上海远郊开设多家社区长者食堂,并继续探索智慧化运营,力争做到“政府满意,百姓信赖”。
记者从浦江镇获悉,“浦江镇瑞和·食光里”的诞生,有效解决了该地区庞大的助餐需求,将“智慧化”“精细化”“个性化”养老就餐体验带入浦江镇,让老年人耳目一新。此外,“浦江镇瑞和·食光里”设在浦江瑞和城“城光文化活动中心”一楼,这是浦江镇政府的精心布局——老年朋友既可在“食光里”享受美味时光,又可在文化活动中心得到休娱、保健、锻炼。将“15分钟为老服务圈”与“15分钟文化活动圈”融汇交织在一起,大大提升了周围居民的生活幸福感。
后续,浦江镇对于行动不便,需送餐上门的老年人,也同样推出个性化点餐式送餐服务,以“瑞和·食光里”为中央厨房,按需送到浦江镇老人家中,打破了以往送餐模式,满足了老年人不同口味、不同身体状况的就餐需求。老年人或其家属还可以通过食堂公众号实时了解每次用餐的品种、单价和消费金额,或查看一周或每日菜单,进行线上订餐,让居家的老年人也能够吃饱吃好。
今后,浦江镇将以“瑞和·食光里”为新起点,进一步打造“食光里”系列社区食堂品牌。布局好“社区食堂+社区助餐点+社区送餐”老年助餐模式,进一步提升助餐溢出效应,让浦江镇老年人群体既要吃得到、更要吃得好。
数给你看
社区老年助餐服务场所到2022年阶段性目标为新增400家,全市总量达到1600家以上。截至2022年11月底,全市新建社区老年助餐场所200个,提前完成全年任务以及阶段性任务。目前每日老年供餐量在19万客左右,至“十四五”末计划助餐服务日供客能力达到25万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