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妙瑞
青色是中国文化的代表色。一曲《青花瓷》唤起了我对青色的向往,连出游也爱跑青城、青镇、青乡、青村,像青溪镇这样同名的旅游地有20多个,分布在四川、贵州、广东、福建、江西等地,我去过的大约有一半。
这些地方偏僻居多,但历史悠久,蕴含曲径通幽的雅趣,穿越千年走一回,跟游览千篇一律的都市景色感受不一样。“沾青带古”之地雅俗共赏,回味无穷。
那年去了山东青州古城,逛了一遍名胜古迹,累了就坐在街角的一家茶店歇脚。品茶时想起欧阳修曾在此地执政。50多年前上中学时,课本里有欧阳修的文章,哪一篇我记不清了,好像是《醉翁亭记》。老师说给一刻钟时间默读,然后点名让同学背诵指定的一段。轮到我一字不差背了出来。老师表扬我专心、用功。哪里呀,少年也叫青少年。青,正是记忆力最强盛的年龄。如果不到青州,我大概不会产生这样的青色回忆。青州属于潍坊市,又去观赏有名的风筝节,蓝天里满是放飞的风筝。古时蓝天也叫青天。我凝视空中飘摇的风筝,感叹自己的青葱岁月已随断线的风筝远去唉。老了,不少事转身就忘。回想起来青春真好,尚记得“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我去过广东梅州的青溪镇,它建于明清时期。也是青字号乡镇中最有红色韵味的。90年前党中央在这里设立的一个交通站,先后护送过刘少奇、周恩来、邓颖超、邓小平、董必武、刘伯承等200多人进入闽西。这是我党历史上唯一没有暴露过的交通站。伟人们走过的小路,我也走一走。只见今天的村落山清水秀,风光独特,满目皆是客家房,2万余人的小镇因水资源丰富,建有8座水电站。水丰人富。1993年设镇,喜欢讨口彩的老广真有眼光,在13个行政村里偏偏挑出了青溪村名被冠以镇名,也唯有这个名字最能体现一片青山绿水的新乡镇。
我们上海也有青溪镇,距今有1400余年的历史。修葺一新的古镇,保留着老建筑的风貌,市河两侧留存的古桥风格各异,用的都是青石材料,不仅坚硬,而且不含放射性元素。雍正年间重建的南虹桥是青溪老街的标志,桥心石雕刻着“云龙戏珠”纹样。古镇用青石装饰街景,小路是青石块铺的,古意浓郁,青石做的大磨盘变身桌子,几人围坐喝茶别具一格,时而可见青石雕刻的艺术小品呈现街头。阿婆在檐下弄花,阿公在河边钓鱼,小船穿过弯桥柳树下,经过“吊脚楼”,又见“望海楼”。青石板老街上的店铺鳞次栉比,海棠糕和奉贤塌饼并蒂飘香,一种恬淡的江南生活气息令人羡慕。
青色象征坚毅、古朴、庄重。魔都有了我眷恋的色彩,可以常去看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