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7日 星期五
峥嵘40载,百时美施贵宝在中国
第9版:专版 2022-12-29
科学、创新、守护

峥嵘40载,百时美施贵宝在中国

1983年5月30日,《新民晚报》关于百时美施贵宝的报道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规模已达3.57万亿元,预计2022年将突破4万亿元——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正在万众瞩目中步入黄金时代。

随着一系列改革和开放政策的出台与落实,医药行业作为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行业之一,已经成为我国制度型开放程度最深的行业之一。从引入第一家外资制药企业,到2000年加入WTO,再到如今稳居全球第二大医药消费市场……四十余年的改革巨变让我国的医疗行业在研发、准入、人才等各个方面描绘出“中国速度”的惊艳画卷。而在这幅画卷的背后,既是众多药企创新涌动的发展之路;也是我国健康医药产业历经曲直、终成方圆的宏伟征途。

四十年深耕,与中国市场“同频共振”

上世纪70年代末,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制药行业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变革,医疗水平也随之进入了一轮快速发展期。作为改革开放的核心试点城市,上海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吸引了众多外资制药企业,并从此长期保持在全国医药工业第一的位置。

不断释放的产业红利、税收政策支持以及庞大的市场需求,让一批走在前列的跨国药企率先抓住了时代的机遇,大步走进中国市场——其中就包括百时美施贵宝。

1982年,百时美施贵宝在上海成立了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家中美合资制药企业。1985年,百时美施贵宝举行了工厂开业典礼,成功下线生产了全球第一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并在同年建立了中国第一支专业医药销售队伍。

四十年来,作为中国现代医药行业发展的见证者与深度参与者,百时美施贵宝始终“以患者为中心”,不断加快在中国引入全球创新成果、提高中国患者对创新药物的可及性、发展创新人才、促进与各级政府、研究机构、医疗与行业协会、患者组织以及本土创新制药企业的合作,让患者获益的同时,助力推动健康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

正如百时美施贵宝中国区总裁陈思渊所说,百时美施贵宝始终与中国市场“同频共振”,与中国患者“同心同情”。

专注于创新,满足迫切且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

2000年,伴随着千禧年的钟声,“生命科学之世纪”正式开启。经过二十余年的疾速发展,中国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医药消费市场。至2020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市场规模达到3.57万亿元,预计2022年将突破4万亿元。

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正式发布,其中强调了重大疾病防治的重要性,并设立了“到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且不低于46.6%”的目标。

2021年,中国政府正式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其中强调将部署更多资源以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和保障人民健康。

随着这些顶层设计纲要的出台,中国医药健康产业在加强医药技术创新、提升药物可及性、深化医疗改革和优化监管体系等方面取得了卓越的进展。但随之显现的新问题也亟待被重视和改善——中国患者尚有诸多迫切且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特别是在重疾领域。曾经的粗放型增长需要转向高质量创新。

作为一家以引领科学为愿景的公司,百时美施贵宝早在2014年就开始在中国从传统制药向多元化生物制药转型,专注于在包括重疾在内的最具挑战性的疾病领域提供革新性的药物。2020年,百时美施贵宝推出了其公司的“中国2030战略”,对中国的医疗健康和创新做出了一项长期承诺,从而使中国市场成为其全球业务的一个重要增长引擎。

百时美施贵宝“中国2030战略”的目标是到2025年,引入全球近30款创新药或适应症,同时确保中国与全球同步开展III期临床研究,并逐步同步参与到全球早期开发中。

始于近期一系列的获批上市,包括其免疫肿瘤产品的胃癌一线、食管癌辅助及一线等多个适应症、以及用于β-地中海贫血治疗的首个红细胞成熟剂,再到在中国递交多发性硬化及银屑病的新药申请,百时美施贵宝正致力于在中国成为肿瘤学、血液学和免疫学这些核心治疗领域的领导者。

“我们的‘中国2030战略’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及‘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高度一致。在十年战略规划中,我们将在中国显著增加投入,以持续推动这一战略的全面实施,并充分融入中国蓬勃发展的创新生态系统,致力于成为‘根植中国,源于中国’的创新领导者。”陈思渊表示。

提升可及性,让患者在创新中真正获益

2018年是中国肿瘤治疗领域的重要时间节点。这年6月,中国批准了首个以PD-1为靶点的单抗药物。这款来自百时美施贵宝的生物药引发巨大关注,一跃成为了那年用于肿瘤治疗的“超新星”,开启了中国肿瘤免疫治疗的时代。

2021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了《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与开发指导原则》。该指导原则提出在抗肿瘤药物的临床研发过程中,应将始终处于动态变化的治疗标准纳入临床试验,并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研发理念,鼓励研发更高质量的抗肿瘤治疗方法。此项指导原则传递了强烈的信号——应着力于研发真正的创新药,而非“me-too”仿制类药物。

对于百时美施贵宝这样以创新为驱动的企业而言,这样的利好政策对其创新疗法的上市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018年国家医疗保障局成立后,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在支付端为创新药提供了更多的支持。通过加强对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管理、针对创新药物开展常态化的国家谈判等举措,有效提高了创新药物的患者可及性,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结构也得到了明确并不断完善,以此促进了城市定制型商业健康保险在全国范围内的快速发展,拓宽了创新药支付的渠道。药物创新环境的持续改善,让创新药企守护更多中国患者成为了可能。

在这一方面,百时美施贵宝依然走在行业的前列。除了通过与临床专家、药物经济学家以及支付方的合作,推动将创新产品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以外,百时美施贵宝还积极地在个人商保以及城市惠普型医疗保险(惠民保)领域开展创新探索。

近年来,地方商业补充医疗保险逐渐成为药品进入医保的创新形式。而不同于以往的商业保险,“小而美”的普惠险体现出较强的政府参与,药品目录也通常由医保局和商保公司共同评估制定。作为一种政策型商保,普惠险以低保费、带病参保等优势,在2020年迅速在全国50多个城市中展开。作为惠民保实践的先行者之一,截止到今年9月,百时美施贵宝的免疫肿瘤创新产品已被纳入152个惠民保项目,覆盖超过9000万保户。

除此之外,百时美施贵宝也在积极参与早期准入,并成为行业先锋之一。无论是与博鳌乐城先行区达成长期战略合作,或是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实施的“港澳药械通”政策,加速引入全球前沿创新成果,百时美施贵宝正在通过携手包括领先的研究机构、医疗和行业协会、患者组织以及其他创新制药企业,成为中国健康产业生态圈中的“链接者”,打通创新药使用的最后一公里。

正如陈思渊所言:“得益于此,我们才能在中国市场持续扩大创新产品管线,为不同疾病领域的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方案。”

“但对于药企来说,一颗新药的旅程并不以获批上市为终点,提升创新成果的患者可及性才是使患者真正获益的最后一公里。”陈思渊还强调。

以人才为本,“手”护生命的守护

对于医药创新的重视不但能够为患者带去更多获益,也对行业中的人才结构提出了挑战。随着内外资企业的双向流动不断增加,跨界争夺愈加激烈,高级研发人才、核心研发人才更是一将难求。在中国生物医药产业人才竞争白热化的当下,如何吸引、培养、留住符合产业及企业发展需求的人才,正是横亘在国内外药企面前的重要课题。

根植中国40年,百时美施贵宝为中国市场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创新人才。而在其“中国2030战略”中,人才战略更是其中的核心——一方面,通过加快产品管线迭代吸引创新人才,另一方面为员工打造了围绕众多“创新”的跨界人才项目,以鼓励员工探索更多的职业发展可能。同时,还有提升个人领导力的“关键人才发展计划”等。正因此如,在战略实施的前两年,百时美施贵宝已先后获得了2022年中国杰出雇主、2021年大中华区最佳职场以及2022大中华区卓越职场认证。

“过去四十年间,中国医药健康产业蓬勃发展。近年来,中国政府在加速新药审评审批的监管流程、启动医疗保险改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政策与措施的持续推进,为产业的创新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也为以创新为驱动的跨国生物制药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陈思渊指出,“这些机遇让我们能够吸引更多的创新人才,而这些创新人才又能够让机遇落地生根,并最终造福患者。”

40年在历史长河中或许只是一瞬,但在生命之路上已走过半程。中国医药行业波澜壮阔40年历程的背后,也是百时美施贵宝在中国的“手护”之路。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40岁的百时美施贵宝中国正在这片热土上,以科学与创新,“手护”生命的守护。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