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修范
早已慕名邓尉探梅胜景,那年一开春,我便约上摄友阿甘,赶赴苏州。
来到光福,梅花节横幅“春晓邓尉山,情系香雪海”赫然在目。果然,十里梅花路,“遥看一片白,雪海波千顷”。阿甘重色轻友,见美景如此,兀自撇下我,钻进梅林深处。我一路从容,看梅池、御碑、岩崖石刻“香雪海”、闻梅馆,拾级登上梅花亭。哦,目之所及,太湖波光粼粼,山道蜿蜒若练。凝神收住目光,绵谷跨岭,无一非梅者;阵阵幽香,缭绕鼻息间,不由人不陶醉。
“潘老师,看我拍了多少梅花照!”阿甘一声喊醒我。这几年,在公园、植物园拍了千百张梅花照片,其中多为近景与特写。这次,我不准备沿袭以往。有“香雪海”如此大场面,足可寄情于自然,放怀山水间。当然,摄影需要手段,使“情”有寄处,“怀”可放之。要夺造化神韵,不拍千“片”一律,还得细细琢磨。
天光略阴,有蕴雪意味。游人带孩子们窜跑林间,喧闹山坡,有的则时不时脱下口罩嗅梅香,这些都将破坏我构思的整体画面。我跟阿甘说:今天要拍出既有大效果,又具耐看细节的“香雪海”。沿着山路,步步探视。先谋定“飞雪迎春”主题,再抓取远景;继而,寻找合适的白梅作近景,虚化、留白,遮掩闲杂景物,也为营造气氛。焦点嘛,自然对准那岩崖石刻和白皑皑之香雪海,还有间或点缀的宫粉红梅、朱砂墨梅,以丰富色彩。那天,拍摄中最困难的倒是山崖悬空,难以支撑脚架,只能依托树干手持拍摄。阿甘也来劲了,下力稳住老同志。我关照他:摄影者能掌控相机,但掌控不了他人不经意间破坏构图的举动,一定要多拍几张。
好在过程顺当,我们一起朝着成竹在胸的“‘飞雪’迎春香雪海”效果靠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