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8日 星期四
癸卯无恙(篆刻) 兔年吉祥(篆刻) 山花(中国画) 迎春年粽 香榧、山核桃与松子 有财还风雅的白菜 饺子就酒
第7版:夜光杯 2023-01-26

迎春年粽

马蒋荣

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是裹粽子吃粽子的日子,和赛龙舟一样是为了纪念屈原而流传千年的民间习俗。不过,在我的家乡绍兴王城村,虽然端午节也裹粽子、吃粽子,但却量不多。而每年一到农历年底,全村家家户户都要大张旗鼓地裹几十斤“年粽”迎新年。大年三十后到元宵节前几乎餐餐有年粽吃,甚至许多村民家的年粽一直要吃到正月底。

家乡的年粽和我们上海市民在端午节吃的粽子,除了三角粽外,其他的差别很大。首先两者大小重量不在一个数量级上,每个年粽几乎都有半斤重,又大又结实;其次是包裹年粽不像上海用的是新鲜的芦叶和外面用细线捆扎的,而是仅用两张自留山上新长出的三四寸宽、一尺多长经煮软后但却非常密实的早竹(学名为“箬竹”)叶子,捆扎年粽的则是用自留地里栽种的经过浸泡柔韧性很好的苘麻线;还有年粽因为要存放很长时间,过去没有冰箱,现在有了冰箱也放不下近百只年粽,于是那些年粽煮熟后都是像大闸蟹一样一只只连成串地挂在朝北窗户屋檐下的竹竿上,这样既能降温,又可防老鼠;不过最大的区别还是乡下的年粽从来不用肉馅,只有糯米和小米、糯米和红豆混在一起的小米粽、红豆粽或者纯粹的白米粽!

不管是我乡下妈妈在的时候,还是后来春节我回家乡探亲去妹妹等亲戚家,年粽都是餐桌上一天三顿必备的美食。开饭前他们都会从大灶蒸格里取出一二只蒸热的年粽,在灶台边剥掉包裹得严严实实的粽叶,放到瓷盆中。剥掉粽叶的粽芯,只见糯米红豆小米都紧紧地黏合着像藕段一般的结实,粽叶的叶脉和扎绳留下的凹槽都清晰地留在粽芯上。用在开水盆里浸一下的小刀把粽芯切成每片约半寸的薄片,然后均匀地撒上少许绵白糖后就端上餐桌。瞬间整个餐桌上其他菜肴的香味就全被这热气腾腾的年粽那特别的清香给罩住了!我马上夹起一块放入嘴里,那糯滑、厚实、甜丝丝的口感真够得上一个词“沁人心脾”来形容!这盆既能作为佐酒菜也能作为一道风味点心的年粽,让我每次都宁可不吃米饭也要多吃几片!

我这个人向来有追根寻源的爱好。因此,一直对乡下吃年粽的习俗非常好奇。曾经问过乡下妈妈,她总是笑笑说,这是老辈人一直这样传下来的,她也不知道为什么。有一年春节后,乡下妈妈让我带点年粽回上海,于是我再次求教,她终于告诉我,她以前曾经听到过有位老人的一个说法:端午节吃粽子是纪念屈原投汨罗江的日子,而迎春的年粽是为了纪念屈原正月初七的诞生日!

虽然我乡下妈妈的这个说法并没有被记入民俗和在老百姓中广泛流传,但我后来看到史学家的文章后,才知道乡下妈妈关于“迎春年粽是为了纪念屈原正月初七诞生日”的来历并非空穴来风。

最近传来消息,老家王城村已和绍兴市柯桥区的其他十三个村落一起被列入了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的名单中。因此我期待,这款迎春年粽不久将能成为王城历史文化村“网红打卡地”的一道名点心。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