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4日 星期六
江南雾凇秀四明 两个秘密党员 独钓寒江雪 鲜在台州山海间
第15版:夜光杯 2023-02-21

独钓寒江雪

——“千古诗情日日新”之五

张静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集团发动的永贞革新运动,改革很快失败,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身编夷人,名列囚籍”,流放十年。险恶的环境压迫,并没有把他压垮,他把人生的价值和理想志趣,通过诗文来加以展现。《江雪》这首小诗正是作于柳宗元谪居永州期间(公元805年—815年)。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

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置孤舟于千山万径之间、空江风雪之中,远望则鸟飞不到,近观则四无人踪,而独有扁舟渔夫,披蓑戴笠,一竿在手,独钓其间。

这首短短二十字的小诗其实很特别,首先它押的是入声韵,如果把诗中这几个入声的韵脚“雪”“绝”“灭”都读为短促的仄声,音声之间自然传递出一种坚决、激愤与执着。将此诗每一句开头的首字串联起来就是“千”“万”“孤”“独”。如何面对孤独可以考验一个人内心是否强大,何况面对的是“千万孤独”?江寒鱼伏,钓之不获,那老翁又何以能稳坐于严风盛雪孤舟之中呢?

诗题《江雪》,前两句不沾“江”,也不沾“雪”,重在写“无”:无鸟、无踪。山上的飞鸟,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普通的形象。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普通的动态,从高处、远处、大处落笔,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千山鸟飞绝”,山是高的,鸟也是在空中飞的,这是需要我们举头仰视的。“万径人踪灭”,径是脚下的路,和人的踪迹一样是需要我们低头俯视的,这俯仰之间的观览即是一种遍举。再加上“千”“万”之巨,此诗开篇两句其实是表现了自上而下仿佛有一张笼盖一切的大网,我们被如此孤独地包裹在这张巨网之中。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千山”“万径”给下面两句中的“孤舟”“独钓”的画面作陪衬。如果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失去强大的感染力了。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活跃起来了。

这种孤独,铺天盖地、无处不在,它如此强大以至于没有任何人可以逃脱。那我们如何才能抵挡外在这种孤绝恶劣的环境呢?视角由远及近,“孤舟蓑笠翁”,只有孤舟,这么形单影只;只有蓑笠,这么微不足道,而且是“翁”——老者,却可以做到“独钓寒江雪”,为什么?顾随先生曾有词云“自添沉水烧心篆,一任罗衣透体寒”(《鹧鸪天》),抵挡“透体”之“寒”的,仅凭单薄之“罗衣”肯定不够,重要的是要有自内而外的“篆”之千回百转、“烧心”之滚烫炙热、“沉水”之芬芳馥郁,最关键是“须是自己胸中流出,盖天盖地”(《碧岩录》)的“自添”之自驱力。试想,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孤身一人的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渔翁形象,实际正是柳宗元本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诗题《江雪》,而诗中的主体却是寒江独钓的渔翁!全诗的诗眼正是末句的“独”字,一切的描写与渲染都是为了衬托这个“独”字,而诗人的用意不是表现这种孤独寂寞之可悲和难以忍受,而是表现独钓寒江之可贵。这份孤独中带有一种清高、孤傲的精神气质。“独钓寒江雪”或许会令人想起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在表现诗人的品格情操方面,两者有某种相似之处。

以点题之“江雪”二字结束全篇,除了警策有力,还将最后的视角聚焦在了核心上,突显了主题,雪是玉洁冰清的,江面能够积雪,可见雪势之大、之密、之紧,凸显了在极端萧瑟寒冷、孤独寂寞的环境中坚守信念的精神、人格之美。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一定会经历孤独,面对困境,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坚定的信念,要有“上天下地中间我,往古来今一个人”(顾随《馋秀才》)的笃定和豪气,更要有“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柳宗元《答周君巢饵药久寿书》)的执着与顽强。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