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高峰
科学家的故事往往是最煽情的,他们不需要更多的言语修饰,只要把自己的工作介绍出来,就足以震撼人心。
3月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二场“代表通道”上,6位接受媒体采访的全国人大代表中,有5位来自科技领域。这些资深“理工男”讲述各自关于科技创新的梦想和奋斗,令人感动。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天眼”总工程师姜鹏说,自己带领团队曾连续3个春节奋战在贵州大山深处,别人万家灯火团圆的时刻,团队几乎每天都要工作到凌晨三四点。“我们目光之所及是星辰大海,但我们走过的每一步路都是脚踏实地。”这是他对“中国天眼”精神的阐释。
全国人大代表、嫦娥四号探测器总师孙泽洲说,2013年嫦娥三号成功着陆月球,对于我们来说是“月球已近、火星尚远”,2021年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则是“火星已近、梦想尚远”。这种永远仰望星空,用航天梦托举中国梦的雄心,熠熠生辉。
“国家落后于人的地方,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科技大学海洋实验室主任万步炎带领团队研发的“海牛Ⅱ号”,在南海2000多米的深海海底成功钻进231米,创造世界纪录,至今未被打破。他说:“我们已经将深海资源与地质钻探的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了中国人自己手里!”
科学家们的成就令人敬仰,更可贵的是他们以身许国、永远奋斗的精神,如此光彩照人。
代表通道上的奋斗声音,是心路历程的分享,也是催人奋进的号角。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宏伟蓝图化作生动实践的开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更是疫情防控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举国上下拼经济的奋进之年。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纵然时光易老,总有理想不灭,惟有奋斗不负芳华。上海是一座光荣的城市,这里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孕育了伟大建党精神。身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中国共产党梦想启航的地方,我们理应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勇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