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上海之春”今启幕 在东西交融中讲好中国故事
第7版:文体汇 2023-03-18

在东西交融中讲好中国故事

——访交响合唱《复兴的大地》指挥及作曲许忠

许忠在指挥排练《复兴的大地》 记者 王凯 摄

子夜刚过,许忠开始与国际联络。英国皇家歌剧院即将与许忠担任院长的上海歌剧院联合投资、制作歌剧《蝴蝶夫人》,英皇行政总监下周就会飞抵上海……20日,许忠指挥并作曲的交响合唱《复兴的大地》将作为第38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开幕演出,首演于上音歌剧院。随后,许忠将飞往法国,指挥巴黎管弦乐团演奏陈其钢作品《五行》。出生在上海的著名作曲家、钢琴家、资深剧院管理者许忠,正站在东西汇融的交叉点,为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殚精竭虑。

《复兴的大地》原创交响合唱

许忠在为《复兴的大地》谱曲之时,就意识到这部作品作为本届“上海之春”开幕演出的意义,不仅仅是在音乐上推出一部原创新作,更是迎接、欢庆2023年的上海的春天。而融诗、歌、颂、画、舞、乐为一体的《复兴的大地》,在艺术形式上又完美匹配了上海歌剧院的制式,让旗下交响乐团、合唱团、舞蹈团等均衡发挥出最高水准。这也是上海歌剧院独有的艺术优势。

序章《春天,请在我们中国落户》节选自诗人赵丽宏的名篇。这首由当时还是大二学生的赵丽宏创作于1979年的诗篇,叩响了当年打开春天的大门,如今品来依然满怀希望与向往。许忠邀约了文艺界各路名家加盟创作和演绎。参与朗诵的除了印海蓉,还有佟瑞欣;作曲除了许忠还有赵曦、刘灏;歌唱家则有方琼、石倚洁以及歌剧院的男女高音韩蓬、徐晓英等。中福会小伙伴艺术团也将融入到第五乐章《大港抒情》之中。这样“海纳百川”的参演构成,也是第二乐章《水珠与湖泊》的主题凸显——水珠就是各路英才,最终汇入湖泊,在第八乐章《向往大海》中,共同流淌过复兴的大地……

《蝴蝶夫人》国际制作新作

与英国皇家歌剧院共同投资、联合制作的歌剧《蝴蝶夫人》只是许忠手头最新的国际合作项目。自2016年担任上海歌剧院院长以来,他促成、推进、落实的国际制作不少,包括2018年与德国埃尔福特剧院制作的瓦格纳歌剧《漂泊的荷兰人》,与匈牙利大艺术宫联合制作的轻歌剧《微笑王国》等。最具里程碑意义的要数歌剧院联合上海大剧院首次与德国巴伐利亚国立歌剧院联合制作瓦格纳的《罗恩格林》,今年9月进行中国首演。

明年是普契尼逝世100周年纪念。这是歌剧院与英皇歌剧院联合制作《蝴蝶夫人》的契机,也是许忠明年受墨尔本交响乐团参加新年音乐会,且与和慧携手举办普契尼专场的缘由。受邀出访之际,许忠不忘向国际舞台推荐朱践耳代表作《黔岭素描》,“我们一有机会登上国际舞台,就应该向全球推荐中国作品、中华文化。陈其钢的《五行》是传统文化、朱践耳的《黔岭素描》就是蕴含民族特色的现当代文化一瞥……”2024年还是中法文旅年。曾以第一名成绩考入法国巴黎国立高等音乐学院、法语流利到母语程度的许忠继续盘点国际合作:“我们与国家大剧院、陕西大剧院,将再度携手排演古诺经典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明年1月在上海大剧院上演。”

擅长英语、法语、意大利语,熟练掌握德语的许忠,在欧洲歌剧圈“很兜得转”。因而,他的日子分成两半过:傍晚7点开始小睡,子夜时分跳起来与各国联络到凌晨5点。然后就寝到七八点,准备上班:“这样加起来,一天也能睡七个小时,完全没时间应酬。”

《义勇军进行曲》大歌剧院开幕

许忠手头上还有一部大制作——歌剧《义勇军进行曲》,将成为2025年上海大歌剧院的开幕大戏。毫无疑问,这部作品将同时凸显“上海文化”的三个内涵,融入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在国歌唱响地上海,以这部气势非凡的歌剧为气势恢宏的大歌剧院揭幕,还将向全球展示中国故事、中国精神与中国气派。聂耳是云南玉溪人,田汉是湖南人。他俩的家乡,本身就处于音乐色彩丰富的地域。来自全国各地,心怀理想与追求的年轻人,汇聚在海纳百川的上海,势必就如水滴汇入湖泊,进而流入大海般凝聚起排山倒海的能量,创造一片复兴的大地、全新的世界。因而,“合唱的力量,将在这部具有民族特色的歌剧中得到高度的重视”,许忠认为,“这部剧目要具有地域民族特色,成为一部全新的、具有国际语言的中国歌剧。”

许忠还有一个实现难度颇高——但也正因为难度高而显得特别值得期待的创想:保留瓦格纳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的旋律及主要歌词,但以中华创世神话的人物造型和舞美空间,向世界介绍中国古代神话例如《山海经》的歌剧。既然“指环”的故事源自北欧神话,那么中国神话为何不能也以西方观众熟悉的歌剧形式呈现?这一定也是一部多国携手的巨制。

那么,中国艺术家要如何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呢?许忠沉思道:“首先,中国作品的内涵要深刻,要有反映民族命运的呐喊的自信;其次,艺术水准要精湛,是音乐就一定要优美,其旋律要有大国文化的个性表达;再者,要让世界感受到我们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简言之,就是既要融入人类共同命运,又要彰显中国文化个性且又充满民族精神能量。

本报记者 朱光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