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银行上海分行设立100亿元外贸小微企业专项信贷额度”“加大企业参加海外重点展会展位费支持”“积极争取电信、互联网、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扩大开放措施先行先试”……上海拿出了一揽子政策措施,稳住外资外贸基本盘,进一步推进高水平开放。
今天上午,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办“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主题系列的首场新闻发布会,上海市副市长华源出席并介绍了《上海市促进外贸稳规模提质量的若干政策措施》和《上海市加大吸引和利用外资若干措施》有关内容。
两个文件都聚 焦产业发展重点
为进一步巩固外贸外资回稳向好势头,积极应对外部复杂形势下面临的多种挑战,继续推动外贸外资高质量发展,上海制定《上海市促进外贸稳规模提质量的若干政策措施》和《上海市加大吸引和利用外资若干措施》。
华源表示,两项政策措施都聚焦贯彻落实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将充分发挥浦东引领区、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等开放平台作用,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推动制度型开放和深层次改革。此外,这两项政策措施都注重聚焦上海产业发展重点,突出围绕3+6产业、新赛道和未来产业,以及数字化转型、绿色转型等发展新趋势,吸引集聚总部、研发等高能级主体,支持外贸外资企业提质增效,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努力实现外贸外资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加大支持外贸 企业赴海外参展
当前,全球经济放缓、外需增长持续放缓已成为外贸稳增长面临的最大压力,部分行业需求疲弱、订单不足。因此,本次稳外贸若干政策措施以促进外贸稳规模、促转型、拓市场、优环境为主线,主要提出21条措施。
聚焦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上海将加大通关、金融和退税等方面支持,包括支持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企业拓展多元化国际市场;“两头在外”医疗器械产品进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或保税物流中心可免于加贴中文标签;进出口银行上海分行设立100亿元外贸小微企业专项信贷额度;中国信保上海分公司全年承保规模不低于500亿美元等。
为了推动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加大创新支持力度,上海将加快推进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三期扩区,研究扩大洋山特殊综保区径予放行口岸;支持企业开展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药品及医疗器械业务。加快推进再制造产品按新品进口实施监管试点。支持银行机构对离岸贸易结算跨币种收付。积极稳妥在本市锚地开展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油加注业务等。
以深入实施RCEP为契机,上海还将支持外贸企业开拓多元化市场。市商务委主任朱民表示,今年7月中旬,第31届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将在线下举行,同时还将组织上海外贸企业参加广交会、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等。“上海已经发布了108个2023年度上海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海外展会推荐项目,并对参展企业展位费加大支持力度,对中小外贸企业参加推荐项目以外的海外展会也将给予支持。”
此外,为了持续便利国际经贸人员往来,对因洽谈商务、签订合同等事由临时紧急来沪外籍人员,可凭主管部门或邀请单位出具的相关材料办理口岸签证,口岸签证机关提供“24小时”办证服务。
外资重大项目 全流程跟踪服务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年以来,外资企业全球高管密集访沪,体现了外资继续坚定不移深耕上海、加码中国的信心。本次稳外资若干措施聚焦促进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主要提出20条措施。
记者了解到,这些措施中包括支持外资证券、基金、期货、人身险、养老金管理、理财、财务公司率先落户上海;鼓励更多符合条件的国际集装箱班轮公司开展沿海捎带业务试点;积极争取电信、互联网、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扩大开放措施先行先试;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率先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推进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在数字贸易、金融服务、信息服务、会展服务等领域探索扩大开放措施等。
2022年,上海制造业外商投资增长约17%,增速明显快于工业投资平均增速。围绕支持和引导外资投向高端制造、现代服务、高新技术和节能环保产业,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戎之勤表示,结合《若干措施》,将完善上海市制造业外资重大项目全流程跟踪服务保障机制,及时保障政策和要素供给,用好重大产业项目工作专班,跟踪推动重大外资产业项目实现早投资、早建设、早竣工、早投产。“下一步我们也将继续加强与国际制造业外资龙头企业总部的沟通,通过举办一系列海外主题推介活动,加大上海制造业海外推介力度,同时吸引更多产业领域的海外重点机构和高端人才到上海扎根发展。”
此外,上海还将加大外资发展要素支持,围绕财税、金融、人员往来、进出口等方面提出支持或便利化举措,推动外资项目落地。包括支持各区对符合本市产业发展导向的外资企业、外商新增投资项目、外资企业利润再投资项目给予奖励。在全市范围试点拓宽QFLP基金的外商投资渠道。扩充外国高端人才(A类)和外国专业人才(B类)的认定范围等。
本报记者 张钰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