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1日 星期三
李白诗(书法) 悼师兄国明 春天,吃野去 艺术的南法国 上海欢言谁与共
第13版:夜光杯 2023-04-06

悼师兄国明

李泓冰

国明师兄,你没有官气。不管做编辑还是副总编辑,你都很乐于我称你“师兄”——一直到你瘦骨支离,白发萧然,猝然在清明前夕永远倒下。最后一次和师兄微信对谈,是3月21日,你说身体状况“不太好”,看我不知所措,你依然幽默……

瘦骨,白发,是年年月月的夜班和层层叠叠的版面熬的,这也是中国报人的经典形象,让人想起你两年前对青年记者说的话:“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坚守三个有——有立场,有底线,有情怀。”

你的远行,让同行们惊愕且痛楚,没有人指令,怀念的文字喷涌而出。路旁行人口似碑,这是对你的坚守、立场和底线的高度认可。

而我,更有另一份痛惜。

两个月前,国明师兄来上海求治,在华山医院,我们犹能闲闲对谈。尽管病痛折磨得你形销骨立,但思维谈吐依然清晰甚至犀利。特别是谈及当年要闻版的编辑故事,更如喷珠吐玉,历历如见。

诸多改革开放路径重要历史关节点的版面安排,主题、副题背后的掌故,与他的编辑工作息息相关的历史人物兴衰起落轶事,甚至听得我惊心动魄。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新闻内设机构的源起、版面“惯例”,很多的“起头”,都和他的某个夜班有些关联……

共和国火车头在铁轨上的轧轧作响,就在你夜复一夜的案头倏忽碾过。我说,师兄这些记忆应该速速打捞啊,非常珍贵。

你说,罢了,等我能写的时候,可能没人有兴趣了。

悲恸的是,兴趣我们大家都有,而堪为历史补白的你,没了——一些重大新闻背后有价值的故事,随你一起消逝,这是今后任何“考古”都无法弥补的损失。

幸而,你还是为历史留下这样的声音:信息无是非,传播有立场。

师兄生得清明,走得清明。尚飨! (谢国明系人民日报前副总编辑)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