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亭林历史悠久,唐代以后已形成集镇,元代设亭林务,明清时为浦南重镇,是粮、棉集散地之一。南朝梁侯景之乱后,著名文字训诂学家、历史地理学家、文学家顾野王来到先祖顾雍故里,修林筑宅,自号亭林。宅旁有亭有林,人称“顾亭林宅”,亭林之名由此而来。
顾野王在亭林写下的全国性地理总志《舆地志》,代表了南朝地理学发展的最高成就,被称为开中国地学体例先河的巨著。如今位于亭林大通路和寺平路交界的读书堆,是顾野王著述《舆地志》的遗迹。唐末,亭林的宝云寺曾“东偏立祠奉顾野王”,宝云寺和读书堆、唐经幢、赵孟頫“子昂碑”等八景构成了亭林独特而丰厚的自然文化景观。北宋文学家、宰相王安石赴亭林怀古时也曾写下“寥寥湖上亭,不见野王居。平林岂旧物,岁晚空扶疏。自古圣贤人,邑国皆丘墟。不朽在名德,千秋想其余”的名句。
亭林古韵浓厚,位于亭林公园内的亭林古文化遗址以丰富精美的良渚文化遗存闻名。以遗址命名的“吴越文化亭林类型”,是太湖地区青铜时代文化序列中继马桥文化之后又一个重要的考古学文化阶段。镇上古松园内有一株高7.2米、胸径2.8米、蓬径4.8米,被誉为“上海第一松”的古罗汉松,据传为元末文学家、书法家杨维桢于元至正十六年、其六十寿辰时所植,距今已有660余年。文 沈琦华 图 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