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讲故事,也需要培训吗 沪剧重走娘家路 以洄游之旅开启新征程
第11版:文体新闻 2023-05-19

讲故事,也需要培训吗

“没有哪位老奶奶需要培训才能讲‘狼来了’的故事,讲故事其实不需要培训。因为故事自古就有,老百姓一直就把故事看作生活的一部分。”今天上午,在市群艺馆举行的首期“上海故事创作讲演培训班”结业仪式上,《故事会》原主编何承伟说,“此次培训,是培训作为舞台表演的故事,它是一门想象的艺术,是用语言的力量调动观众的思维,完成形象的塑造。”

我们身边每天都发生着各种故事,真实的生活就包含着喜怒哀乐,因此富有真情的故事往往是最动人的。在现场,何承伟和学员分享了一段罗阳的真实故事:罗阳曾任歼15飞机的现场研制总指挥,他每天将汽车开到母亲家窗下,打个电话说“妈妈我来了”,母亲会在窗口向儿子招招手,就算母子俩见过面了。这一天罗阳牺牲了,驾驶员知道罗母还等着罗阳,就照惯例把汽车停在罗母家门口,却没有人打电话了,老人家在窗口使劲往下看,却始终接不到儿子的电话……在场的很多学员被这个故事感动到落泪。

此次培训,首次采用“带作品入班”的形式——讲演和创作学员分别带着作品和视频报名,通过评审方能获得入学资格。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上海民协、上海市曲协三家单位从中精心挑选的来自各行各业的近60名青年学员参与培训。通过培训,不仅让会写故事的人能讲好故事,也让会讲故事的人爱上创作。

松江文化馆的周昱灿是创作组学员,曾创作过小品《护照》《破产夫妻》参加新人新作展评展演,这次参加培训,她表示:“想挑战一下自己,看看能否通过培训把故事写得更上一层楼。顺带还可以为自己6个多月的女儿讲故事。”表演组学员司红来自静安区共和新路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她表演的故事《弄堂里的小先生》《三个白眼》曾荣获市民红色故事大赛优秀“红色故事传讲人”称号和倾听上海——第三届上海市故事大赛“优秀故事员”。参加完培训,司红觉得讲故事是一种二次创作,赋予故事更鲜活的生命。

培训班的导师,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吴新伯是著名苏州评话艺术家,他认为讲故事的方式需要与时俱进,“我的前辈们特别喜欢京剧,当年以学习京剧为荣,苏州评话的传统表演中带有浓浓的京剧色彩。我们这代人又借鉴了不少影视作品的手法,演现代作品的时候常会使用闪回、蒙太奇等手段。”

的确,时代在发展,故事的内容和讲故事的方式也要跟上时代的潮流,才能让更多的人喜欢听上海的故事、中国的故事。

本报记者 吴翔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