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1日 星期二
清风(纸本设色) “美成在久”潘玉良 那不勒斯惊魂夜 新闻界前辈俞颂华 山西人的行商教科书
第12版:夜光杯 2023-06-02

新闻界前辈俞颂华

卢润祥

入夜,华灯初上,我行走市集,意外在一个旧书摊上买到一册《俞颂华文集》,装帧素雅,扉页上有编者湘文、葛思恩(俞的女儿与女婿)之亲笔签名,有照片一帧,相貌儒雅文弱,平常善良,且眼含平易近人之亲切。书前有其遗墨及梁漱溟所题书名。

读序,方知此书是石西民(曾任《新华日报》社长,后为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提议人民出版社向俞先生家属组稿的,并由陈原交商务印书馆出版。

原来,俞颂华是我国新闻界前辈,但至今已少有人知晓矣!他的文字透出深深的家国情怀,对报业工作的深切的热爱。

他是江苏省太仓市人。书香门第,父曾为上海电报局总办。1893年生于沪上,就读于上海澄衷学堂,1915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公学政治系、即赴日本东京法政大学就读,回国后,主编上海《时事新报》的“学灯”副刊,后又任梁启超在北京创办的由中华书局出版的《解放与改造》半月刊的主编(后更名为《改造》),在我国,他是最早介绍马克思及社会主义思想的人,以后,又担任了商务印书馆的《东方杂志》主笔,1920年,他受沪上《时事新报》与北京《晨报》委派访问苏俄,他在瞿秋白陪同下到了莫斯科,见到了列宁、莫洛托夫、季诺维也夫等人,并参观了克里姆林宫,不过,他一生经历中最最重要的事还是在1937年史量才聘他任《申报》月刊的主笔了,其间,他曾盛邀鲁迅、茅盾在新雅饭店用餐组稿。此事,鲁迅曾写入日记。此后,鲁迅以“洛文”“罗忨”等笔名在《申报月刊》(后改为《申报周刊》)上发表多篇杂文。茅盾的《林家铺子》也发表于此,据说,小说原名《倒闭》,俞颂华觉得太直白,在征得同意后才改成了现名。此后,茅盾又把《春蚕》《秋收》等小说交《申报月刊》发表。不久,叶圣陶等也在此发表作品。后来,他又接受报社委派访问了延安,受到毛泽东接见,作长夜倾谈,他又访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等,回沪后写了长篇通讯,介绍了边区种种见闻。1935年,史量才遇害,由马荫良继任总经理,马聘他为《申报》总编辑,3个月后,俞请辞,又派他考察重庆、成都等地,他又在南京访问了政界要人孙科等。

1937年《申报周刊》停办,这以后俞颂华赴港办《星报》(晚刊),又赴新加坡任《星洲日报》总主笔及香港民盟之《光明报》总编辑等。总之,他的一生都忙碌奔波于新闻事业,少有休息。据资料,他还被聘为沪江大学教授,上过社会学、新闻学课,暮年,又去桂林工作。1947年,终因过度劳累,病逝于苏州,年54岁!黄炎培撰文说他有“与人为善”的菩萨心肠,是新闻界的“释迦牟尼”,他的追悼会在沪上静安寺举行,有挽联:“大公至正,笔有风雷”!确实,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新闻事业而总是天南地北,一刻不辍,往来奔波,不遑宁处,很少关注自己的身体,他自述一生甘守清贫,崇尚简单生活,拒绝反动政府的高官厚禄,不慕浮华享受,一生怀揣几本旧藏佛书,以救世情怀,努力为民众效力,其克己奉公精神,令人感怀而肃然起敬!今年为其诞辰130周年,因撰文纪念之。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