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画《艺术女神》
《重逢牡丹亭》剧照 本报记者 王凯 摄
舞剧《白蛇》彩排照 本报记者 王凯 摄
画家丁绍光为上海大剧院而作、原型出自北魏飞天的壁画《艺术女神》正在复制并“动起来”成为动画片,以庆贺上海大剧院即将迎来的建院开幕25周年。主题为“你好!艺术女神”的院庆,也彰显了大剧院制作“东方舞台美学”系列的初心。
1998年,旅美画家丁绍光应邀为新落成的上海大剧院无偿创作巨幅壁画《艺术女神》。2002年,由他修复的壁画《艺术女神》永久入驻大剧院艺术藏品馆,成为首件院藏。该作品以北魏飞天形象为原型,象征古代中国艺术的精粹。画中,飞天一手熏炉、一手拿着莲花,在连缀的云朵上尽情飞舞。丁绍光认为,“北魏时期的飞天形象是我所见到的最美的艺术佛像,可以与世界上任何艺术形象媲美。”目前,大剧院正聘请专业人员着手对巨幅画作进行复制。复制过程在丁绍光的把关下,精确还原细节,并于8月27日建院开幕25周年当天悬挂至大厅。此外,围绕壁画《艺术女神》的相关文创产品也将推出,纪录影像已提上日程。
壁画回归的同时,上海大剧院着力打造的“东方舞台新美学”系列也将拓展外延。
近年来上海大剧院着力打造“东方舞台美学系列”,并相继推出新编昆剧《浮生六记》、《重逢牡丹亭》及舞剧《白蛇》。三部作品均取材自中国传统文学艺术宝库,保留内涵和精髓的同时,以当代视角解码,运用舞台高科技呈现东方美学的别样意蕴。
《浮生六记》以高科技的现代材料将传统戏曲意境之美发挥到极致,舞台上的一滴“墨”,还有始终悬浮于半空的“飘纱”,让人和景宛如一幅巨大流动的“中国水墨画”。《重逢牡丹亭》是一次对汤显祖原著的解构,让观众进入杜丽娘之梦和柳梦梅之梦,重新思考爱冲破生死的力量。镜面式舞台呈现写意甚至幻象的“雕梁画栋”和“断井颓垣”,虚虚实实间是梦也是人生。谭元元担任艺术总监并主演的舞剧《白蛇》,重新架构的故事具有当代象征意味。白蛇、许仙、法海分别对应当代的妻子、丈夫与心理医生,青蛇则象征着女性心中永不磨灭、天真烂漫、追求独立的自主意识。角色融合古今、互为呼应、虚实对照。
开拓传统题材的当代表达,契合当下观众的思想和审美,是“东方舞台新美学”的制作理念。上海大剧院总经理张笑丁说:“现在年轻观众不是不爱中国传统文化,而是我们要思考用怎样的方式去呈现。”从昆曲《浮生六记》到《重逢牡丹亭》,再到舞剧《白蛇》,“东方舞台美学”系列重在提炼传统内核衔接当代呈现。张笑丁说:“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艺术形式,我们不断尝试,让多种艺术门类的跨界融合,去丰富观众的审美体验,再度释放传统经典的当代魅力。”据悉,2023“夏之季”演出季将率先推出一批经典戏剧、精品原创节目,奏响25周年院庆的序曲。昆曲《浮生六记》也将召集原班人马再度上演。本报记者 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