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优秀沪产电视剧研评会在上海举行。新时代,沪产电视剧涌现了一大批以人民为主角的优秀作品,在第28届上海电视节举办期间,专家和业内人士齐聚一堂,探寻沪产电视剧的创作规律。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朱咏雷,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嘉鸣出席此次研评会并讲话。
在新时代里,沪产电视剧创作自觉地把为时代画像、立传、明德作为神圣使命,这些年,观众看到了表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奋斗者故事的《大江大河》,看到了为抗疫拼搏谱写民族精神画卷的《在一起》,看到了为民族的脊梁树碑立传的《功勋》,看到了反映从新时期到新时代上海巨变的《大浦东》,看到了生动记录中国共产党伟大历程的《光荣与梦想》……“从这些作品中,我们既可以体察‘沪上人家’的情绪心态与人生况味,更可以从中洞察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轨迹。”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顾问李京盛说。
今年,一部改编自路遥的经典小说《人生》的电视剧《人生·路遥》引发了观众的共鸣。事实上,在新时代沪产电视剧中,对路遥的文学名著《平凡的世界》和《人生》的改编,提供了从小说到电视剧改编的新鲜经验。还有《大江大河》《破晓东方》,乃至筹备中的《风雨宝兴里》和《千里江山图》,都是极为典型的上海IP、上海故事、上海制作。年初热播的科幻剧《三体》,在科幻类型上给了观众一个重磅惊喜。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著名作家毛尖说:“这些沪产剧真正打开了‘大上海’的格局,也把‘大’变成一种更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前缀。”
上海为何能够源源不断地涌现优秀的电视作品?编剧王丽萍说:“上海的城市精神,上海的前世今生,上海的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在这里激荡交融,给了创作者滔滔不绝的创作源泉和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正是通过一代代创作者的传承,在这座城市里汲取灵感,沪产电视剧才经久不衰,动力澎湃。
本报记者 吴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