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淡水路自忠路路口的理发店在一个石库门小院内,一年前,这里还有点凌乱(小图,资料照片)。经过修缮,如今小院变得更美丽惬意 本报记者 周馨 摄
位于淡水路自忠路路口的理发店在一个石库门小院内,一年前,这里还有点凌乱(小图,资料照片)。经过修缮,如今小院变得更美丽惬意 本报记者 周馨 摄
大沽路
在“不扰民”与“烟火气”中找平衡
曾经是每月投诉工单多达近百张的“扰民街”,多次整治后,扰民问题解决了,生意也“黯淡”下来。如何自救?尝试“自己管自己”!
大沽路探索出一条居民、商户、消费者、职能部门的多方共赢之路,成功经验还复制推广到其他路段。
黄金城道
探索国际社区治理的无限可能
开街十余年的古北黄金城道,不少设施设备陈旧老化,不少商铺存在管理职责不清的情况。成立基层治理共建共享平台后,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居民、商铺员工都可提案,街区变得越来越美。
黄陵路
环境脏乱餐饮店变身人人喜爱的会客厅
从业态杂乱的小马路,到安静整洁的景观街,商户、居民区、学校、企业、集市等组成的黄陵路市容环境责任区自律组织,发挥了良好的“自洁净”功能。
如今,包括黄陵路在内,甘泉路街道已有5条自律街。
淡水路
“最小治理单元”参与共治共享
让商户自己管自己,也能管得不错。淡水路有个“商铺联盟”,多家“网红店”成了首批成员。
联盟成立后做些什么?不仅有门责管理方面的“硬规约”,更有街区治理方面的“软自治”。
>>4—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