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4日 星期日
景观照明全用LED高效节能灯具 钢铁“盛宴” “大科学装置”让科研如虎添翼 广告 露台上员工一边健身一边发电?
第7版:上海新闻 2023-06-28

“大科学装置”让科研如虎添翼

国内高校最大云上科研智算平台上线

昨天,国内高校最大的云上科研智算平台CFFF(Computing for the Future at Fudan)在复旦大学正式上线。这台为发现和解决复杂科学问题而建的科研“超级计算机”由复旦大学与阿里云、中国电信共同打造,不仅在国内高校中属首例,也领先于斯坦福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

智能计算形成的AI技术为传统学科科技创新插上了翅膀。复旦校长金力表示,以CFFF平台为代表的智算平台作为一种新兴的科研超算架构,将加速科学原理发现和技术突破。

当天,首个基于CFFF平台训练的科学大模型成果已正式发布,45亿参数大模型一天训完。这相当于无数台大型计算机合计的效率。

“AI for Science”,这是复旦大学科研团队近年来的积极探索。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赵东元一直用新方法寻找新材料,钻研介孔材料多年、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他,对这个CFFF平台充满期待:“CFFF平台的上线就像我们拥有了一个‘大科学装置’,让科研如虎添翼。实验科学的数据非常多,基于这一平台,如果可以通过文献数据找到设计一种材料的最佳路线,将会省掉很多时间,我们对物质观的认识也会更加深入。”

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刘智攀介绍,选择化学专业的人大部分开始时都是对实验感兴趣,但实验做了两三年以后,有时会盲目,“你就是整天在调不同的温度、改不同的溶剂,然后改不同的合成方法”。

在刘智攀看来,AI在计算化学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就是没有这个方法的话,以前很多化学反应预测、结构预测完全没有办法做。有了这个方法后,现在就可以盲做,自动化地让计算机来帮我们设计一些结构、一些化学反应,所以这是一个0到1的过程。”刘智攀认为,CFFF平台的上线给科研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新的机会。

复旦大学人工智能创新与产业研究院研究员李昊,目前主要从事中短期天气预报大模型相关的研究。李昊团队近期发布了45亿参数量的中短期天气预报大模型——伏羲,预测效果在公开数据集上首次达到业界公认的ECMWF(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集合平均水平,并将预测速度从模式的小时级缩短到了3秒内。这也是CFFF平台上孕育出的第一个大模型。

“基于CFFF平台的千卡并行智能计算,这样一个规模的大模型,只用一天就完成了训练。传统的计算平台是很难做到的。”李昊说。

目前,部署在复旦校内的“近思”一号和托管在1500公里外阿里云乌兰察布数据中心的“切问”一号,连成了一台真正意义上的“超级计算机”,复旦四校区的所有实验设备都能高速接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的科学智能研究与应用需求。中国人拥有了这台“大电脑”,可以开始补上基础研究、科技原创这一课。

本报记者 张炯强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