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傍晚,琴弦触动着心弦。昨晚,充满现代气息的西岸美术馆户外广场,上海交响乐团大提琴重奏组的13把大提琴为市民观众带来了一场不一样的“夏日狂想”(见左图 记者 王凯 摄)。
随着皮亚佐拉、李斯特、格什温、维拉-洛博斯的作品被逐一奏响,场外也层层叠叠围拢了纳凉、散步的市民。每晚都会来江边散步的李阿姨说:“能在江边偶遇这样高质量的‘纳凉音乐会’,还是蛮开心的。在上海,乘风凉的节目也越来越高级了。”
作为2023上海夏季音乐节特别演出,此次和徐汇滨江上海西岸的梦幻联动,也是上交继在上海城市草坪音乐广场深耕多年后,再次拓展户外版图。
西岸艺术群落的场馆布局错落有致,可以设计各种融合性的演出,上交团长周平说:“‘大提琴的夏日狂想’是一次尝试,未来,上海西岸将会是MISA又一处固定的户外演出场地。明年,我们会加大力度,为西岸量身定制‘水岸音乐会’甚至‘水岸音乐节’。”
大提琴重奏组成立于2012年,成员均来自上交大提琴声部。首度登场MISA,大提琴重奏组选择了皮亚佐拉《遗忘》、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格什温《蓝色狂想曲》等脍炙人口的曲目。为大提琴重奏改编的6首歌剧咏叹调如《饮酒歌》《女人善变》《今夜无人入眠》等也是耳熟能详,大提琴深情演绎这些极富戏剧性和抒情性的歌剧旋律,如同以弓弦吟咏“无词之歌”。
音乐厅里正襟危坐的演奏和江边露天演奏的氛围截然不同,大提琴声部首席、领衔重奏组的黄北星说:“不同环境中演奏带来丰富的体验,但只要登台,我就像一台精密计算机,容不得丝毫差错。”重奏演奏,不论情绪多热烈、情感多澎湃,都还要保持一颗冷静的心,这样才能保证彼此之间的配合严丝合缝。
西岸美术馆大道集聚了20余处各类文化场馆,包括西岸美术馆、西岸艺术中心、油罐艺术中心、龙美术馆(西岸馆)等,被誉为“黄浦江畔艺术浓度最高的水岸”,也是“亚洲最大规模艺术集聚区之一”。MISA和上海西岸的梦幻联动,也为这片满足视觉体验的“艺术群落”叠加了一层流动的听觉享受。
西岸美术馆执行馆长陈安达表示:“我们希望美术馆不仅能看展览,也是市民文化生活的新空间。”据悉,西美夏令时的纳凉季未来将会是美术馆的夏日限定,除了音乐会,还会放映露天电影分享艺术家创作经历,开展夏日夜读活动。
不仅在上海西岸拓展新版图,今年MISA发起的“全城古典”,还沿着2条城市漫游路线,邀请青年演奏家快闪上海6大网红地标,让古典乐融入城市生活的不同切面。 本报记者 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