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9日 星期四
山阳镇留存南阳港遗址 广告 广告 陈伯吹在瑞金二路一住二十余年
第15版:新民旅游 2023-08-01

陈伯吹在瑞金二路一住二十余年

扫二维码 看视频

陈伯吹,原名陈汝埙,曾用笔名金煜华、夏雷,宝山县人。

他将毕生精力奉献于现代儿童文学的创作实践、翻译出版和理论研究,为儿童文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陈伯吹晚年居住在上海瑞金二路26号西楼底层,直至1997年在华东医院去世。

捐款设立儿童文学奖项

1906年8月13日,陈伯吹出生于宝山县罗店镇,父亲是老式布庄的店员。

陈伯吹16岁就在宝山县杨行乡朱家宅小学担任小学教师,次年因缺少教材,便决定自己动笔写作,由此投入儿童文学创作之中。在师生通力合作下,其处女作《模范同学》(后改题为《学校生活记》)于1927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在相当长的时期里,陈伯吹一边从事教学工作,曾在上海幼稚师范、大夏大学、北京师大等校任教多年;一边担任儿童读物和儿童杂志的编辑,为《儿童杂志》《小朋友》《现代儿童》等刊物供稿,为儿童教育与儿童文学倾尽心力。

1971年,陈伯吹由陕南邨搬入瑞金二路26号,生活在西楼底层。在这里,陈伯吹热情接待访客,不吝为后生晚辈给予支持和帮助,他生活的节俭给不少前来拜访的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樊发稼曾回忆第一次到瑞金路拜访陈伯吹的经历——当时陈伯吹正在吃早餐,一碗薄稀饭,搭配半个咸鸭蛋和几根咸菜丝,简单朴素。

怀揣对儿童文学的无限热爱与期盼,一贯省吃俭用、节衣缩食的陈伯吹在1981年将自己多年积蓄的五万五千元(当年相当于能够在淮海路一带买一栋别墅的费用)慷慨捐出,在上海设立了“儿童文学园丁奖”,旨在鼓励和褒奖优秀的青年儿童文学作家,推动儿童文学事业繁荣发展。

如今,由陈伯吹倾囊相授而创立的“儿童文学园丁奖”(后更名为“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已历经34届,培育了一批又一批文学新人。

老少相伴瑞金二路

瑞金二路北起淮海中路,南至肇嘉浜路,全长1517米,始建于1907年。瑞金二路历史文化气息浓厚,有诸多名人故居、红色建筑。沿瑞金二路由北向南走,途经杜重远侯御之夫妇旧居、秦鸿均中共地下电台旧址、瑞金宾馆、罗家伦旧居,抵达南昌路与瑞金二路的交叉路口,便可看到位于瑞金二路26号的陈伯吹故居。

陈伯吹旧居建于20世纪20年代,为英国双毗连式三层花园住宅,砖木结构,立面呈现对称设计,红瓦双坡顶,悬挑出檐,米黄色水泥拉毛外墙,窗间柱和壁柱以红砖贴面,底层有庭院。

陈伯吹晚年在瑞金二路住了二十余年,他平易近人、热情好客,樊发稼、李业文、张弘、张锦江、周基亭、郑开慧等人均曾撰文回忆与陈伯吹先生的见面。当时,还有一批小客人常来瑞金二路访问,他们在陈伯吹的院子里唱歌、跳舞、做游戏和讲故事。有时,孩子们还邀请陈伯吹一同开表演会、做科学实验、诵诗猜谜,还会请他帮忙批改作文,院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难怪陈伯吹会深情地说“生活在孩子们爽朗的笑声中间,是一种美的享受,感到很幸福”。

瑞金二路26号还是著名戏剧家、电影艺术家应云卫的故居。

2016年7月7日,由黄浦区文化局公布为黄浦区文物保护点。

文 沈琦华 实习生 范久清 图金 晶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