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平
我收藏了一张90多年前的《小朋友》订阅单。《小朋友》是一份家喻户晓的老牌杂志,1922年4月6日在上海创刊,一直走到21世纪的今天,成为中国报刊史上发行时间最长、历史最悠久的一本期刊。我很荣幸,担任了刚刚开馆的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之儿童出版馆的学术策划,并直接参与了展陈设计,我特意把2022年4月号《小朋友》与100年前的创刊号放在一起展出,直观地呈现这份杂志的百年历史。
由中华书局创办的《小朋友》一出版,就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风靡海内外,发行量节节攀升,影响力巨大,我收藏的这张订阅单便是极好的佐证。直到现在,报刊订阅单也是由两联组成的,一联交于邮局,一联是交予订户的存根,也用作收据。我收藏的则是“上海中华书局有限公司总店杂志定单存根”,编号为第23468号,上面信息俱全。这是家住广东中山县石歧的刘均迈在1931年3月13日订阅的一份《小朋友》,订阅期为第451期至第502期,因《小朋友》是周刊,每周一期,全年为52期,也即订阅一年,起讫日期应该为1931年4月至1932年3月,定价为银元贰元,并约定“所定各册当逐期发寄”。可能考虑到无法投递到家,所以,刘均迈注明由位于孙文西路上的李崇正堂转交。
不要说过去,即便现在也很少有人会收藏儿童报刊订阅单,加上漫长的岁月流转,这张《小朋友》订阅单历经90多年还能保存下来实属珍稀。那么,它是凭什么才得以幸存的呢?我认为,关键的原因是在这张订阅单的反面。订阅单的反面有上一联通过复写纸留下的几处文字,但尽管这样,还是被人用来写字了,而且还写得满满当当:“立借票人,今因正用,借到夏府国币一千元,当时凭中人三面言定起利息每月五分,借到十二月半,母子归还。恐口无凭,立此借票存证。”原来,这是一张债据。从文字里,可以想见当时的情景,一对母子向夏家借钱,当着中间人,借贷双方约定了借款数额、利息,以及借贷期限,为防口说无凭,于是立下此凭证。只是借票上的借款人姓名尚未写上,只画了三个圈圈,而中间人和代笔人的画押处同样留着空白。极有可能的是,那位有文化的代笔人很受待见,请他代笔的人不少,为节约纸张,他就将各种背面还能写字的纸收集起来,当作草稿使用,而那张《小朋友》订阅单恰好就在其中。往往就是这样,某个机缘巧合便会改写历史,就像这张订阅单因成了债条而被侥幸地保存了下来。我仔细地看了借票立据时间,是1941年农历二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