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朋友圈发广告私售外烟牟利被抓 “半马苏河”灯光焕新 拆除原有地锁 千里“奔沪”,赴一场五年前的约定 建设充电专区
第7版:社会新闻 2023-08-17

千里“奔沪”,赴一场五年前的约定

华理研支团帮扶云南学生喜获华理录取通知书

今年9月,来自云南寻甸的女孩马瑞晞,将跨越2200多公里的距离来上海赴一场约定。作为今年新生的她与华东理工大学的缘分种子,早在五年前就被该校第20届研究生支教团(以下简称“研支团”)深深种下。

师生成为校友

马瑞晞初中就读于云南省寻甸县仁德一中,而这所中学正是华理第20届研支团支教地点。当年,马瑞晞就和来自上海的大学生们约定要在上海重聚。今年高考前,马瑞晞早早定下了明确的目标志愿——华东理工大学。近日,她如愿地收到了这所心仪高校的录取通知书。

“非常感谢张老师,他不仅帮助我提升学业成绩,还让我确立了我的目标和梦想。”马瑞晞口中的“张老师”就是华理第20届研支团成员、商学院2022届硕士毕业生张小鹏,支教期间担任马瑞晞的数学老师。

彼时的马瑞晞正处于迷茫之中,“那段时间我的成绩并不理想,虽然心里也着急,但身边同学的学习状态也不佳,我就有些随波逐流了。”谈起这段时光,马瑞晞无比庆幸自己跟研支团老师们的相遇,“张老师说他们周末会在图书馆处理工作,如果我们需要学科辅导可以去图书馆找他们。”图书馆之约给马瑞晞吃了一颗定心丸,此后每个周末的下午,她都会和同学一起来到图书馆找老师们答疑解惑。

上海来的老师们给了马瑞晞极大的信心,而张小鹏口中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则让她树立了明确的目标——去上海读大学。

除了马瑞晞,还有许多云南的孩子与华理研支团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日后成功地走进华理、来到上海。

接棒资助宣讲

数学学院2020级本科生李鸿娇至今记得华理第21届研支团到云南寻甸民族中学宣讲的场景。那时,坐在第一排的她听得格外认真。这次宣讲,让她第一次了解华理,第一次了解到助学贷款等政策。因此,在填报志愿时,她果断选择华理作为第一志愿,最终成功通过“励志计划”圆梦华理。

李鸿娇说,她一直记得那一次研支团的宣讲会,也一直记得入学时学校提供的各种帮助。“后来,我也决定加入学校资助宣传队伍,像当年的研究生学长学姐一样,回到我的家乡,进行资助宣讲。”

今年2月,李鸿娇获评第五届上海高校十佳学生资助宣传大使一等奖。李鸿娇的圆梦之路,离不开研支团的帮助与支持。她的故事,是研支团帮助孩子们圆梦的缩影。通过资助宣传,研支团为孩子们打开了通往更加光明的未来的大门,而她选择回乡继续做资助宣传的工作,更是她牢牢攥住华理研支团资助宣讲“接力棒”的美好象征。

助力少年逐梦

刘君呈,是云南省寻甸一中的一名高二学生。在他眼里,华理研支团的老师们是会陪同学们一起做游戏、缓解心理压力的哥哥姐姐,也是会开展科普实验课、分享备考经验的小老师。这些科普实验课让刘君呈感受到科学的魅力,他开始对知识充满好奇与渴望。今年暑假,他在研支团的带领下参加科学营,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小伙伴们一起探索科学的奥秘。包括刘君呈在内,华东理工大学今年资助了20名寻甸的高中生,参加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刘君呈把华理作为自己的高考目标,他相信,华理将为他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让他能够实现自己的科学理想,为社会做出贡献。

多年以来,华理与云南寻甸携手,让越来越多来自寻甸的孩子走进了自己心仪的学府。这种合力,正在改变着孩子们的人生轨迹,亦助力他们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本报记者 张炯强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