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3日 星期四
市井气 两名缅北电诈头目身份曝光 淋巴瘤不可怕  新技术添希望
第9版:综合新闻 2023-10-18

淋巴瘤不可怕 新技术添希望

血液科专家:规范诊疗可让多数患者长期生存

淋巴瘤治愈率有望提高 本报记者 刘慧琴 摄

完全缓解无复发五年,对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秦阿姨来说,意味着临床“治愈”了。她是复星凯特CAR-T临床试验首位入组接受治疗的患者,也是最近成功迈过“五年之坎”的首位长生存患者。

淋巴瘤是发病率最高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其临床症状复杂多样,部分亚型易复发,预后差。

瑞金医院血液科许彭鹏副主任医师表示,得益于瑞金医院淋巴瘤MDT团队的丰富经验,并结合新药新技术的运用,为淋巴瘤患者带来了更多临床获益。

入组试验绝处逢生

“我是2017年诊断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那时我已经经历了12次化疗,但还是没有控制住,当时绝望了。”说起五年前的治疗经历,秦阿姨心有余悸。

所幸天无绝人之路,得知复星凯特正在开展CAR-T临床试验时,她毅然报名,成为了首位入组治疗患者。“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只剩这一条路了,我总是要走下去。”入组筛选后,国内知名血液病学科专家、瑞金医院副院长赵维莅教授带领血液科专家团队周密制定CAR-T治疗方案,并针对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准备了完善的应急处置预案。

2018年11月28日,秦阿姨完成了奕凯达(阿基仑赛注射液)的回输,并平稳度过了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经过住院观察和康复治疗后,秦阿姨于2019年1月11日出院,之后安享健康生活至今。“每次回到瑞金医院血液科,我都有回家见家人的感觉。”上周,秦阿姨再次回到瑞金医院,她激动地说。

“秦阿姨输注后第一个月即获得疾病的完全缓解,这意味着体内的靶病灶全部消失了,后期随访一直处于持续缓解状态。”血液科主治医师闫子勋说,目前秦阿姨已经在瑞金医院淋巴瘤CAR-T专病门诊随访五年多,就是一个健康的个体。

早期症状类似感冒

“淋巴瘤不是简单的一种疾病而是一组疾病,类型非常多,可以发生在全身各个部位。”许彭鹏说,淋巴系统是全身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淋巴瘤一旦发现往往是全身性疾病,这一点与肺癌、肝癌等实体瘤不同。

哪类人群为淋巴瘤高危人群?“有家族易感倾向的人群当属其一。此外,部分病原体感染也与淋巴瘤相关。”许医生说,淋巴瘤的初期症状并不明显,有些与感冒类似,都有发烧、出汗、无力等症状,容易被误诊。当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烧、消瘦、淋巴结增多、增大,甚至身体某些部位出现不明包块的时候,就要引起警惕,尽快到医院检查。

常常有患者提出疑问,淋巴瘤是否会扩散至全身?他们担心一旦“中招”,便在身体中“无处不在”。其实,如果能做到早发现、规范治疗,淋巴瘤其实并没那么可怕。许医生说,淋巴瘤是目前控制率、治疗水平较好的肿瘤之一。秦阿姨所得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全球成人中最常见的淋巴瘤亚型,它是一种可治愈的淋巴瘤。

“私人定制”广受关注

R-CHOP方案是治疗B细胞淋巴瘤最常用的综合治疗组合,可以使50%-60%初治患者获得治愈,但仍有40%左右的患者一线治疗后复发/耐药。而CAR-T在我国的临床开发及上市应用,为更多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好的抗癌武器。奕凯达自2021年6月上市以来,成功治疗超600位复发/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完全缓解率超过55%。

闫子勋介绍,接受治疗的患者要先从身上分离出普通的免疫T细胞,再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T细胞,帮助攻击肿瘤的CAR-T免疫细胞,进而再通过相关技术大量扩增CAR-T细胞,扩增数量高达数亿、数百亿,之后再回输到患者体内,达到治疗的目的。识别癌细胞表面的CD19蛋白,通俗解释就是“私人定制”药品,制备难度高。

CAR-T疗法问世时曾引发极大关注,但高昂价格吓退了不少人,在国内商业化价格大约在120万,很多家庭的经济条件可能无力承担。近年来,企业推动药品纳入“沪惠保”,可为符合条件的患者赔付大约40%的费用,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多种手段精准治疗

“CAR-T的治疗效果确实好,但不能说120万一针就可以治愈癌症。而且,接受CAR-T治疗的患者并非都能达到完全缓解,且有一定的副作用。”闫子勋表示,瑞金医院每周的CAR-T治疗专病门诊就经常有各种肿瘤患者来问,能不能试试CAR-T?其实,它主要针对的是血液肿瘤,比如复发难治没有有效治疗手段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而对于肺癌、肝癌、大肠癌、乳腺癌等实体肿瘤,治疗效果并不太理想。即便是淋巴癌患者,也要根据具体情况才能决定是否能接受CAR-T治疗。

瑞金医院细胞免疫治疗团队由副院长赵维莅牵头,在国内最早开展细胞免疫治疗多学科会诊;CAR-T治疗MDT门诊2021年开设至今,已经有近100例患者接受商业化CAR-T治疗。

谈及CAR-T疗法的前景,许医生表示,国内已有非常多的CAR-T临床研究。淋巴瘤的治疗进入了靶向、免疫治疗与化疗等多种手段结合的时代,更精准更新的治疗方案一定会大大提高淋巴瘤的治愈率。未来,淋巴瘤或许可以像糖尿病、高血压一样,作为慢性疾病来管理。本报记者 左妍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