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7日 星期六
偶像的力量 “错误和失败都值得被拥抱” “头脑风暴”中的三张笑脸
第9版:第六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2023-11-06
科学大咖围坐在“科学圆桌”自曝科研“糗事”

“错误和失败都值得被拥抱”

青年人在科学研究过程中难免遇到挫折,你是失望沮丧还是遇挫越勇?在昨天“世界顶尖科学家科学圆桌π:生命科学或医学前沿”论坛上,两位诺贝尔奖得主、两届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得主与多位生命科学大咖围坐在“科学圆桌”谈笑风生。话题并非已获得的“成就”,而是青年研究者们最常遇到的“失败”话题。

“千万别惧怕在研究中犯错。如果重回20多岁,我愿去重新经历这样的失败,甚至想要体验更多,去探索更多未知的科学领域。”顶尖学者们甚至自曝各自在研究中遇到的失败“糗事”,以此鼓励青年人不要在遇到科研“拦路虎”的时候气馁。2023年顶科协奖“生命科学或医学奖”得主卡洛琳·卢格说,回顾一些实验失败的原因,有时会觉得“自己很愚蠢”,比如,忘记添加某些试剂、遗漏了一个实验条件。“此时,需要从失败的实验中汲取教训,从教训中获得新的科研思路。往往,只要做出了合理的调整,就会获得更好的实验结果。”

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认为:“如果只是做一些简单的事,那么不太容易失败。如果你要去应对富有挑战的有趣的事情,那么,必然会遭遇失败。但这样的失败过程就是探索与发现的过程,是一件非常酷的事!”卡洛琳·卢格是2023年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生命科学或医学奖得主,就任于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在她看来,科学研究,就像淘金者不会因为暂时没有收获而放弃,科学研究也同样如此。大部分颠覆性的研究,都是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进”,因此,“科研应该允许有犯错的机会,尤其对于青年科学家来说,错误与失败都是值得被拥抱的”。

但是,科学家们一致认为,敢于面对失败,并不意味着“一根筋”。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2023年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生命科学或医学奖”遴选委员会主席兰迪·谢克曼说:“年轻人不应该拘泥于做权威的跟随者或满足于‘蹭热点’做实验、发论文。科学的未知领域太多了,年轻人应该做些不一样的研究,做自己的主人。这样才能推动科学的进步。”

本报记者 马丹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