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树清
在我的心目中,暮秋初冬时,故乡的芦花是最美的。芦苇临水而生,没开花前,称之为芦苇。春天,从泥里长出芦芽,几场春雨后,便茁壮成长。夏天,芦苇枝繁叶茂,被称为芦苇荡。秋风萧瑟时,芦苇便开始长出穗成花,被称为芦苇花。
暮秋初冬的一天,来到阔别多年的家乡崇明老宅南面的长江边,登上不久前改造完工的,被称为“百里生态秀带”的环岛景观道,放眼望去,那一望无际的芦苇荡,白白的芦花,像一朵朵洁白的祥云,飘浮在悠悠的波涛之上。“春去芦叶青,秋来芦花白”,那白色的芦花、金色的芦叶,在碧水蓝天的交相辉映下,闪烁着不同的色彩,显得格外轻盈、动人,赏心悦目。
面对此情此景,让我想起了当年在夕阳下观赏冬日芦花的情景。日暮晚霞,染红天际,落日那迷人的玫瑰红穿过云缝洒在羽毛般洁白的芦花上,染成一片金黄,从远处望去,好像芦塘铺上了暖暖的绒毯,把寒冷驱散得无影无踪,绽放的芦花显得那么柔和唯美,令人陶醉。
家乡崇明冬日的芦花,可谓是冬日里的一幅木刻画,一首柔情的诗,那首悠扬曼妙的《芦花》歌萦绕在耳际:“芦花白,芦花美,花絮满天飞,千丝万缕意绵绵,路上彩云追,追过山,追过水,花飞为了谁……”芦苇苍苍,芦花茫茫,置身其间,让人就此抛开一切浮躁,心绪随之在风中婆娑飘扬,如梦,如诗,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