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8日 星期一
元旦感怀 急雨后 迎春(中国画) 青春记忆 定格 一匹没有躺平的马 我是你的眼睛
第7版:夜光杯 2024-01-01

我是你的眼睛

宁白

天琼和我聊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都是关于真与善的话题。在她转脸看着窗外梧桐树的时候,带着一种纯真的期待,我说不上她期待什么,似乎话语中流露出的哲学意味,让我觉得,她遥想着这个社会将来的一些情景。

前不久,她送我一本《公益助残礼仪手册》(浙江教育出版社)。此时,杭州亚残运会正在进行。她说,这本手册不是为亚残运会而写,我们的志愿者,面对着残疾运动员,有亲切的笑容和细致的关照,足够好,我是写给日常中的健全人的。

三十多年前,她年轻时隐约的哲学喜好,与这本小册子有关吗?

很早的时候,她就喜欢看一些哲学书,也不一定会看得深透。但是,书中的理念、哲思,或深或淡地留存了下来。闲聊时她曾说,想起书中那些人之善真的表达,与我心中潜伏的意念,常常会融合在一起。

成为电视台一档论坛节目的制片人兼主持人以后,天琼邀请的谈话嘉宾,不少是人文社科领域的学者,所谈的内容,大多关乎人与社会。有一次,她特意邀请了几十位残疾人士担任节目嘉宾。节目的主题是“阅读与人生”。让残疾人士分享他们特殊的生活过程中,阅读给他们带来的滋养和自信。这一期节目策划的初衷,是要让全社会更加理解残疾人。

果然,有人说,阅读是他生活的精神支柱。有人说,阅读是她坐轮椅行走20多个国家的勇气来源。也有人说,阅读让他喜欢用哲学视角去思考身边发生的事。

就像找到了知音一样,看着那一群残疾嘉宾表情的主持人,由衷地对着屏幕前的观众说:人与人是平等的,这些残疾人士的灵魂,发散出了纯真高洁的气质。

后来我问天琼:“你坚持要做这一期节目,就是为了让我们这个城市,能听到残疾人的心里话吗?”

“也与我童年的经历有关。有一个眼神,在我的脑海中,几十年不曾退去。”

她跟着一群大孩子在路边玩,一个两手拄拐的年轻女子走了过来,孩子中突然爆发出一个亢奋的喊叫:阿跷,阿跷,你慢慢地跷……那一刻,她看到了年轻女子眼神里充满着的委屈,仿佛在说,我没做错什么,你们凭什么这样对我。

这位年轻的女子,不应该受到这样的对待。第一次看到残疾人遭到戏弄后,她的记忆里储满了同情。以笑谑对待一个残疾人,他们的心灵会受到伤害。

朋友圈中经常看到她发出各类残疾人自强不屈的图像,缺肢少腿,眼架墨镜,表情异常。可是,他们都以敞怀的笑,去面对这个世界。天琼说,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人性中坚韧的美。

杭州亚残运会的那几天里,天琼的朋友圈成了残疾人运动员的专版。没有手臂的游泳选手快速脱去外套,轮椅女篮队长夺冠后的笑容,特别是,一位男领跑员绳牵女子盲人百米t-11运动员冲刺的镜头,画面激荡腾跃,伴奏的歌“你是我的眼睛”,旋律昂扬而深情。我听出了盲人心里的感激,也听出了他们对社会很多的祈盼,令人动容。一位轮椅上的工程师曾经不无忐忑地说,有机会出门,也会有很多顾虑,想着自己的不便,怕给别人带来麻烦。

走在街上,环顾四周,会偶然见到肢体残疾的人,其他残疾人几乎见不到。为什么?

我把这一观感向天琼请教。她若有所思地说:我们的社会似乎还没有表现出应有的接纳姿态。残疾人是人类的一部分,他们如果还不能从容地出现在社会生活的各种场合,那么,这个世界是有缺憾的、不完美的。

恻隐之心,即便在一个被物欲搅乱的社会,一旦被哲学中的美与善引发,也会受到理性强力的推动。这本书是天琼内心的外化。

我读了好几遍手册,学到了对成人、儿童中各类残疾人的礼仪规范。肢体、表情、语言、声调的不同表达,有作者对残疾人的心理体验。突然想到,谢晋导演与他智障儿子阿四的故事,家里的平静和爱,让阿四脸上总带着笑容。

该怎样有礼对待残疾人的家庭成员?书中有专门一节。天琼这样说:对残疾人家庭成员的同情,用平等、尊重的语言和体态,礼貌地表现出来,残疾家庭成员的心情会安稳,他们的乐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残疾人生活的信心。

每一种礼仪规范的形成,都不断地去征求专业人士和残疾人的意见。有人提出了想象中的礼仪图像,抽象成文字时,却需要大家逐条逐句地打磨、推敲,让文字可以演化成清晰的动作和神情。二十几位参与这次公益活动的朋友,都有这样的信念,要让残疾人与健全人,在社会生活的交往中,体面地互动起来。爱意和细心,在手册文本的字里行间,缓缓地流淌。

我放下这本书,思绪飘逸:每个健全的人,都可以这样对残疾人说,我是你的眼睛,是你的左膀右臂,是你心灵的朋友……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