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二维码看视频
程十发,海派书画大家,在人物、花鸟绘画方面独树一帜,在连环画、年画、插画、插图等方面均有造诣。他也工书法,善将草、篆、隶结为一体。
在延庆路画出巨作
程十发祖籍上海金山枫泾,家里三代人都是悬壶济世的中医,父亲程欣木喜好书画,家里挂满了各种艺术作品,还常有朋友来评画论书,这让程十发在幼年时就对民间绘画、年画、香烟纸牌等充满兴趣。
1941年,20岁的程十发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中国画系毕业,以山水画踏上绘画之路。后来他转攻人物画,1950年创作完成了第一本连环画《野猪林》,之后进入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主要从事连环画、年画、文学名著插图的创作。创作伊始困难重重,他只能边学西画素描,边深入生活写生。后来,程十发借助自己深厚的传统山水、花鸟绘画功底,探索出了连环画“笔墨加素描”的独特风格。
程十发1956年初搬入延庆路141号。当时,这幢西式砖木结构小楼被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作为宿舍安置员工。程十发一生中最有成就的作品,比如国画《歌唱祖国的春天》,《画皮》《儒林外史》和《红楼梦》的插图,水墨连环画《阿Q正传》等,几乎都是在延庆路家里创作出来的。程十发曾说,看他作画的人觉得他画起来很随便,但他在家中打草稿的时候是不随便的,“我画人物、动物,不是先画细部,而是先画大体。我认为人物姿态和动态十分重要,故画好大体再画细部。我画一张画时,开始时还是打草稿,我的第一张草稿或是第一张正稿往往都不成功,一定要画多次,最后,我把打的草稿都丢掉,带着默写的情形作画。为什么呢?因为一开始比较写实,缺少夸张和修饰”。
无偿捐献书画收藏
程十发爱好书画收藏,到了上世纪60年代末,收藏数量已经相当可观,但他搞收藏不为谋利,而是为了学习、借鉴前人的技法。程十发之子程多多就曾透露,“欣赏古人的作品时,父亲会对我讲这位画家的哪些优点是可以汲取的,这些优点又是从哪些前辈那里学来的。他还会告诉我这位画家的不足之处是什么,学画的人应该要避开”。
程十发画人物时的线条深受陈洪绶的影响,但他不留痕迹地将前人的精髓融入自己的作品,展现意象之趣的洒脱。他也不排斥西方艺术,会学习丢勒、荷尔拜因等大师,用中国的毛笔“意译”他们的作品,最后创造出了独特的“程家样”。
1996年,75岁的程十发将包括陈洪绶作品在内的122件古代书画珍藏无偿捐献给国家。
文 沈琦华 王艺源
图 金晶
周边漫步
浦东中学旧址
地址:延庆路11弄1号
建于1930年,建筑为假三层砖木结构,红筒瓦复折式缓坡屋顶,方窗,白色窗套,奶黄色水泥外墙,层间凸出腰线。浦东中学于1907年由杨斯盛出资,购浦东六里桥土地六十余亩创办,首任校长黄炎培。1937年八一三事变中校舍被毁,10月迁到浦西的临时校址。
延庆路42号住宅
建于上世纪30年代,古典主义风格花园住宅。建筑为二层砖木结构,建筑形体方正,立面对称布局,强调水平分划;东立面中部凹入,底层作主入口,二层为露台,开圆拱形窗;一二层两侧为敞廊;底层入口设塔斯干柱式,二层有爱奥尼柱式;室内木楼梯、门窗精美。现为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