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3月、4月素有“金三银四”之称。沪上高校也在新学期开始后,陆续开启2024届毕业生春季招聘会。
前几年,直播“带人”为毕业生“走出去”探索出一条新路。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超过1170万人,青年就业压力依旧存在。直播“带人”是否还有效果?数字化、智能化会否影响大学生就业?带着诸多问题,记者走进了上海海洋大学就业创业服务中心的直播间。
直播间里“供需见面”
“他们作风务实、为人淳朴,相信是值得企业青睐的‘靠谱’青年。”两年前的春天,上海海洋大学党委书记王宏舟在镜头前,推介着应届毕业生们,“招了他们以后,会感到这些孩子有责任感、务实,一定让你们满意。”
直播“带人”,其实是教育部提出的全国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的“进阶版”。上海海洋大学在申城高校里做得风生水起,颇有心得。直播前,学生自愿报名,二级学院遴选,经学校就业创业服务中心辅导培训彩排,才走到镜头前。王宏舟觉得,作为学校的领导和老师,该为他们站站台、加加油、鼓鼓劲,推他们一把……
后来,该校携手BOSS直聘,建立起就业育人实践基地,打造了固定的直播间,配置了直播设备,还拉起了一支主播团队,直播“带人”进入2.0版。在学校的计划中,教授、校友、学生、企业代表乃至家长代表都可以走进直播间,为学生就业广开门路。
“现在直播‘带人’可以说进入了3.0阶段,更准确来说是直播‘带岗’。”该校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主任孙红刚告诉记者,这是带着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新模式。3.0版的直播“带人”,专业负责人必须亮相。要通过他们的口明确告知企业,学生是如何培养的,核心竞争力在哪儿。与此同时,在直播间这一公共平台,企业也可明说求职者与期待中的差距在哪儿,由此拉近教学与产业间的距离。
“从2023年秋季学期开始,3.0版的直播‘带人’已开展了十几场。不单是毕业生,整个专业都‘裸露’在市场前面,让学科专业设置与人才实际需求更加匹配。”孙红刚指出。
“牵线搭桥”更加精准
“当前就业形势总体改善。不过,我们也注意到,部分行业和中小微企业经营仍面临困难,求职的年轻人数量还在增加,使得就业竞争仍旧激烈。”孙红刚表示。
有关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后,企业招聘持续向好,但过去吸纳毕业生最多的互联网、房地产、教培行业的招聘需求恢复依然较慢。同时,毕业生找工作时求优求稳,用人单位提高招聘门槛,导致部分青年“就业难”和部分岗位“招聘难”的现象凸显。
“目前,学校就业工作正按计划稳步推进。”孙红刚介绍,以往高校会开三四场大型综合招聘会,而如今,线下招聘会就要开十几场,综合性的要开,还要开很多地域类和行业类的招聘会。孙红刚解释,该校近年来为临港新片区和五个新城开设了多场次的招聘会,并提供政策解读,“近年来,学校本科和硕士毕业生在临港新片区的就业人数逐年提升,就业满意度也很高。去年‘留下来’的毕业生接近毕业生总数的5%。”此外,该校还从行业层面细分,开设生物医药、经管文法、人工智能、海洋、水产等行业招聘会,更精准地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牵线搭桥”。
近年来,人工智能应用加速推进,是否会对大学生就业产生影响。对此,孙红刚认为,在部分岗位被AI替代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新岗位和新职业的涌现,将为大学生提供更多选择。
“我们欣喜地看到,招聘会和直播间里,一些低年级大学生提前来‘热身’,有的还找到了实习岗位。”孙红刚表示,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高校要准确把握青年群体就业整体状况,提供“一人一策”的帮扶,在积极拓宽就业渠道的同时,持续优化就业服务。
本报记者 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