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伟志
我这个人一辈子同书打交道,有很多跟书有关的难忘的回忆。在我不识字的时候,尽管过着颠沛流离的日子,母亲仍坚持教我们姊弟几个背书:起床时背“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睡觉前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吃饭时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年当中过什么节日,要背与什么节日有关的诗。母亲教我背岳飞的诗,背《木兰》辞。为了教育我们不要嫌贫,母亲教我们背“两脚踢翻尘世路,一肩担尽古今愁”。
幼时有了背书习惯,长大了就喜欢读书。参加工作后,因工作需要我可以在徐家汇藏书楼和巨鹿路藏书楼读书;我在华师大丽娃河边的一间朝西的7平方米小屋里读了好几个月的书;在复旦大学早年的留学生楼里借一间房间,读了两年的书;上图的孤本、善本书不外借,我在南京路上图一间宽度只有2米的狭长房间里读了不少孤本、善本书。
我出国讲学,千方百计去国外的图书馆读书。进奥地利图书馆每人发一个木制的小背篓,把想借的书放在背篓里,出门时把背篓中的书拿出来登记。在洪堡大学图书馆借书是把要借的书放在转盘上,一两分钟就自动登记好了。当年在哈佛大学图书馆读书,当时图书馆的负责人是华人,你要什么书,他会推荐好几本相关的书让你选择。最令我感叹的是去爱尔兰和捷克的老图书馆,要爬过狭窄的楼梯,才能进入雕刻精美的书室。
我家里藏书很多,24个书架都放不下,还有几橱子书放在亲朋好友那里。80岁以前,我读书是坚持“晨起鸟啼前,夜卧人静后”。我还参与过办书店。但别以为我读书多,我们国家现有近600多家出版社,每年出书22万多种。我能读多少?九牛一毛,沧海一粟而已。我的埋头读书,距离古人的牛角挂书、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相差十万八千里。现在有人把“阅读”改为“悦读”,体现的是读书乐,但是仍应认识到读书是艰苦的思想劳动,仍要乐于苦读,卧薪尝胆,做到十年寒窗、八十年寒窗,先苦后乐。
关于读书,孟子有句名言。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他的意思不是不要读书,而是说不要完全相信书中所述,是说不要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们在博览群书时,对书要取其所长,避其所短。德国作家歌德也说过类似的话:“经验丰富的人用两只眼睛看书时,往往是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另一只眼睛看纸的背后。”所谓“背后”就是要看透、看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读了不同的书必然生疑、存疑、质疑。不论是肯定,还是否定,都是质疑结出的硕果,都会有新意。有新意才能做到不谈老生常谈,不人云亦云。当然,你革故鼎新,“故”也必然会出来对你的质疑作质疑。因此,读书人一定要敢于挑战常识,敢于挑战权威,敢于挑战不可能的勇气,要有敢入无人之境、敢闯未知领域、敢破未解之谜的英雄气概。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寻找真理,一旦抓住真理就要无所畏惧,所向披靡。读书是开动能量的发电机,是塑造灵魂的强心剂,是人生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