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南京东路商圈排名第一 “上海值得看的地方太多了” 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第4版:上海新闻 2024-05-15
24位老外组团逛花展,发现申城生态之美

“上海值得看的地方太多了”

老外逛花展,留下对上海生态文明建设美好印象 本报记者 周馨 摄

扫码看视频

昨天,市委外宣办与本报举办“老外讲故事”俱乐部城市微旅行活动,来自十个国家和地区的24位“老外讲故事”俱乐部成员与“Z世代”留学生,来到徐汇滨江和上海植物园,打卡2024上海(国际)花展,发现上海生态之美。

希望下次带男朋友来

花季少女安蕊来自法国南部小镇安纳西,如今正在同济大学国际中文教育专业攻读研究生。漫步在徐汇滨江的“法国园”,她在随风摇曳的薰衣草中找到了家乡的感觉。她说:“‘法国园’和我家乡的小花园很像,里面有很多具有法国特色的植物,品种名称标得很准确。”第一次来到徐汇滨江,安蕊觉得这里“很绿很漂亮”。“我的家乡与瑞士相邻,四周都是森林,都是绿色的。来上海后,我发现也有很多地方是绿色的,比如这里,不仅有花园,还可以欣赏河岸的风情,我希望下次带男朋友来走一走。”第一眼的绿意之后,安蕊又从讲解员的介绍中得知“名画花园”采用了植物演绎画作的设计理念,感到很惊艳。“我很喜欢中式古典园林,这种创作方式特别生动,能体现出中国古代的作品与思想。”

建高楼也建绿地

同样是首次来徐汇滨江,不二(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的日籍董事长峯村政孝则喜欢吹着江风,聆听往来船只的“突突”声,感觉有一种身处江南的画面感。“原来我不知道徐汇滨江,只在外滩和滨江大道看过黄浦江,以后会带家人朋友一起来这里散散步,上海值得看的地方太多了!”作为在上海生活了15年的老外,峯村政孝见证了上海的绿化发展。“以前拆迁后会建很多高楼,现在不仅建高楼,还会建绿地,越来越好看,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以前看到有人在户外慢跑,我还疑惑到底对健康是否有益,现在空气质量越来越好了,慢跑的人也更多了。”

很漂亮,很想再来

除了满目惊喜的初次造访者,“老外团”中也有故地重游的朋友。岳阳医院皮肤科助理研究员、医师洪锡京来自韩国,他曾在白天和夜晚两次到访徐汇滨江,觉得“特别好看”。今年岸边“锦上添花”,他觉得更好看了,“7月将有韩国教授来上海玩,会带他们来看一下”。作为中医医师,洪锡京对植物很关注。“中国植物种类比韩国丰富。我第一次看到不同国家的花,感觉特别好,上海果然是国际大都市。”他说,杭州园美丽的“西子系列”月季和3D打印的竹子令他印象深刻,而国际园中正在结果的蓝莓更让他觉得有趣,“吃过蓝莓,但没见过它们是这么长出来的”。洪锡京还敏锐地观察到,如今来上海游玩的韩国人越来越多。“上海有现代化的东西,也有像豫园这样传统的东西,有热闹的市中心,也有开阔的滨江。在社交平台上,很多韩国游客分享上海之旅,说很漂亮,很想再来。”

在中国长大是幸事

外国朋友又来到与徐汇滨江风格不同的上海植物园。在这里,上海首个冷温室群与被列入市级非遗的“海派盆景技艺”是老外们了解中国文化的另一途径。复旦大学博士生菲利蒲是上海的“常住民”,之前来过上海植物园,但这一次徜徉在北区的冷温室和南区的盆景园中,他觉得和记忆中的植物园不一样。“今天在冷温室里看到很多稀奇植物,比如我身后的弥勒异木棉,以前从未见过。”

作为一个在中国长大的塞尔维亚人,相比狭义的老外,菲利蒲更愿意被大家称为“新上海人”。他认为,在中国长大是幸事,因为中塞两国有着患难与共的历史,而近期中国国家领导人访问塞尔维亚,是“两国钢铁友谊的高光时刻”。

本报记者 金旻矣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