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3日 星期三
避开非法集资陷阱 典型窄幅盘整,市场将要变盘 “618”大促战悄然打响  取消预售,竞争仍激烈
第7版:新民财经 2024-06-15

避开非法集资陷阱

杨硕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最新发布的《2023年度上海金融检察白皮书》显示,2023年,上海金融犯罪案件和涉案人数在高位运行中继续呈现小幅下降趋势,非法集资犯罪占据金融犯罪七成以上比例,新型金融投资诈骗犯罪呈现诈骗名目和手段的双重“升级”,操纵证券市场犯罪成为证券犯罪的主要类型,重点环节财务造假案件时有发生,外汇类和非法支付结算类犯罪手法翻新,利用“虚拟币”跨境转移资产风险隐患凸显。

其中,非法集资尤其值得关注。根据白皮书数据,2023年,上海市非法集资类案件总量763件(1300人),在金融犯罪案件占比为七成以上。借助私募机构实施犯罪案件仍较多见,针对特殊群体“量身定制”、追逐社会生活热点的非法集资行为仍时有发生。

据《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中的定义,非法集资,是指未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或者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以许诺还本付息或者给予其他投资回报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行为。

非法集资行为严重破坏了国家金融管理秩序,给广大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非法集资有几种常见手段,一是承诺高额回报,二是编造虚假项目,三是以虚假宣传造势,四是利用亲情诱骗。

相关部门指出,投资者要避开非法集资陷阱,可以采用“四看三思等一夜”法。四看,包括:一看融资合法性,除了看其是否取得企业营业执照,还要看其是否取得相关金融牌照或经金融管理部门批准;二看宣传内容,看其宣传中是否含有或暗示“有担保、无风险、高收益、稳赚不赔”等内容;三看经营模式,如有没有实体项目及项目真实性、资金投向、获取利润方式等;四看参与集资主体,是不是主要面向老年人等特定群体。三思,指一思自己是否真正了解该产品及市场行情,二思产品是否符合市场规律,三思自身经济实力是否具备抗风险能力。等一夜,是指遇到相关投资集资类宣传,一定要避免头脑发热,先征求家人和朋友的意见,拖延一晚再决定。不要盲目相信造势宣传、熟人介绍、专家推荐,不要被高利诱惑盲目投资。

天上不会掉馅饼,掉下来的不是“圈套”就是“陷阱”。避开非法集资陷阱,投资者要坚守理性底线,想想自己懂不懂,比比风险大不大,看看收益水平合不合实际,问问家人朋友怎么看,不要被“赌一把”心态和侥幸心理蒙蔽双眼而遭受损失。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