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肿瘤外科团队在肝癌诊疗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为一名36岁的多发结肠癌肝转移患者实施了全球首例“废弃肝”肝移植联合ALPPS术(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这一创新性的手术不仅为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也为解决供体器官紧缺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去年2月,陈女士被确诊为结肠癌肝转移,在接受了12次化疗后病情依然严峻。8月,在中山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许剑民教授团队的精心治疗下,陈女士成功接受了结肠原发灶切除手术。随后,又是新一轮的16次化疗和1次介入化疗栓塞治疗。然而此时,遍布肝脏的转移灶已对化疗药物逐渐产生耐药性,传统治疗手段无法奏效。
面对这一难题,中山医院肝肿瘤外科团队经过深入研究,决定采用一种全新的手术方式——“废弃肝”肝移植联合ALPPS术。这种创新的手术方法巧妙地将“废弃肝”肝移植与ALPPS技术完美结合,一周内通过二次手术实现了全肝切除,从而彻底清除肿瘤。
经严格的伦理审核和充分的术前准备,在中国科学院樊嘉院士的指导下,由周俭教授带领肝外科团队成功为陈女士实施了这一前所未有的创新术式。整个手术分为两期:一期手术中,医生精确地离断了患者的左右半肝,并切除了布满10枚转移瘤的左叶病肝。紧接着,精巧地移植入一片废弃的部分左叶肝脏(该原本“废弃无用”的肝脏来自于同期行肝尾状叶良性肿瘤切除时、为确保手术安全而切除的部分左叶肝脏),移植完成后,再细致地结扎了病肝的门静脉右支。过程中,由于植入的肝脏十分娇嫩,手术团队需要十分精确地测算并调节门静脉左侧血流量及压力,才能确保二期手术顺利进行。
术后短短一周,陈女士植入体内的废弃肝脏迅速生长,体积增大了约70%,长大的“废弃肝”已完全胜任陈女士的肝脏生理功能。手术团队当即进行二期手术,成功切除了陈女士体内残留的右侧病肝,术中医生发现这片病肝上竟藏匿着23枚转移瘤!术后,陈女士各方面恢复情况良好。周俭教授介绍,此次创新的“废弃肝”肝移植+ALPPS术的成功实施,为肝癌患者肝移植提供新的供肝选择方案,为晚期肝癌患者带来了治愈的希望。
中山医院每年进行肝脏切除手术的患者超7000例,为世界肝脏手术数量最大的肝脏外科中心,肝癌5年生存率国际领先。而有些病人的良性肝脏肿瘤不断增大且靠近或包绕大血管,为确保手术安全,需要切除部分正常的肝叶肿瘤,若能将这些“废弃”的肝脏保留其动脉、门静脉、肝静脉和胆道,则是有功能的肝组织。目前我国肝移植的肝源仍然非常紧缺,中山医院已成功施行了数十例以上的“废弃肝”肝移植。
本报记者 左妍 通讯员 朱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