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保法
我的童年记忆里有一位神秘人物:老老吴。老老吴大名叫吴墨兴,因为灰白胡须一直拖到胸口,显得苍老,所以村民们就在“老吴”前面再加上一个“老”,变成了老老吴。说他神秘,是因为他独自住在村庄最南端,很少跟人交往,一套少林拳打得出神入化。他是广东人,长相还算和善,胡须飘飘,像个外国佬。他有时腋下夹着本书,沿着桃树浦从我家东门走过,去镇上买东西;买了东西又从我家东门走过,回家。碰到村民,他只是点头微笑,偶尔说几句柴米油盐。村民们敬他,又远他,总觉得他是个知识分子,是村里的另类,没有共同语言。
老老吴的住处原来是个不小的宅子,被日本鬼子的飞机炸得只剩下一堆废墟和一间小屋。小屋虽小,却被他收拾得井井有条。他在小屋和废墟四周种上了冬青树,屋后的葡萄架果实累累,葡萄架下的蔬菜郁郁葱葱。
我常常爬上老榆树,远远地看老老吴的那片小树林,看得想入非非……但我不敢去,我有点怕老老吴。这天,我终于下了决心,大着胆子向那片小树林走去。小树林里的花草树木真是琳琅满目。我看看屋后的葡萄架,看看月季蔷薇,最后站在红艳艳的桃树下,全神贯注地欣赏观察,再也挪不开步了……
“好看吗?喜欢吗?喜欢就常来……”身后突然传来一个声音。
我吓了一跳,回头看,老老吴正倚着门框,笑眯眯地看着我。
我点了点头,说了声“好看”,就有点紧张有点不好意思地离开了。
第二次进入那片小树林,是去捉蟋蟀。老老吴家西面那片废墟,真是蟋蟀的天堂,远远地就能听到无数只蟋蟀在那里大合唱。被蟋蟀的叫声吸引,我和两个小伙伴走进了那片废墟。借着月光,我们在废墟上乐此不疲地到处乱翻,碎砖瓦片被我们翻得一塌糊涂。蟋蟀受到惊吓,不叫了,四周一片寂静。而我却突然听到老老吴的小屋里传来“哒哒哒,滴滴答答……”的声响。我大吃一惊,这不是发报机的声音吗?电影里特务发报就是这种声音。我把这个情况告诉了小伙伴,他们仔细听了听,肯定地说:“是的,就是发报机!”于是我们悄悄接近小屋,趴在窗外朝里看;什么也没看到,声音是从里屋传出来的……
我们又紧张又兴奋,蟋蟀也不抓了,连夜跑到村长家,报告了我们的发现。隔了几天,村长碰到我们几个,笑着告诉我们——“我和派出所民警已经去调查过了。嘿嘿,老老吴可不是什么特务,他是个俄文翻译家;那个‘滴滴答答’响的当然也不是发报机,是打字机,他是在翻译写作呢!那个漂亮女人嘛,嘿嘿,也是个俄文翻译家,很有名哦!她是老老吴的妹妹,住在上海市区,兄妹俩经常合作翻译作品……”
原来是这样呀,这真是一个天大的误会!我们都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羞愧不语,脸涨得通红。
“不过,老老吴并没有责怪你们,他还表扬了你们,说你们警惕性很高。”村长笑着安慰我们,还摸了摸我的头,“老老吴好像特别喜欢你,说你将来会有出息呢。”我心里甜滋滋的……
后来,老老吴的小树林,我就去得比较多了。我看到了老老吴怎么嫁接桃树,怎么栽培番茄黄瓜怎么浇水施肥怎么捉虫掰老叶怎么搭葡萄架……我还应邀走进了老老吴的小屋,看到他家里到处都是书,许多外文书我根本就看不懂。嘿嘿,我还见识了那台“滴滴答答”响的打字机……
就这样,“有出息”鼓舞了我十几年,后来我果然有点出息了——
学校毕业时,我因为品学兼优被上海市教育局选中,当上了机关干部。再后来,又成为一名报社记者、儿童文学作家,并且跟著名翻译家、学者、儿童文学泰斗任溶溶老师成为忘年交、师友。在一次天目山笔会上,我跟任老闲聊,聊到《灰姑娘》这个故事时,任老告诉我:“《灰姑娘》最好的版本是吴墨兰翻译的俄文版本,1955年少儿社改版重印,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多次演出了这个剧本,大受欢迎。吴墨兰也是广东人,跟我同乡。她的哥哥是上海郊区的广东菜农,他们曾尝试种植广州菜心,没有成功,因为水土不同……”
我脱口而出:“吴墨兰我经常看到,她的哥哥我也认识,我们是邻居呢。”
任老一脸诧异,惊奇地看着我,努力辨别真假。
我解释说:“我的老家就是上海郊区刘家宅呀!吴墨兰的哥哥就住在我们村。”随后,我又将小时候把老老吴当作特务的故事前前后后、原原本本地讲给任老听。任老听了忍不住呵呵大笑,笑得前仰后合:“想不到你保法兄的童年还有这么有趣的故事,我们真是有缘呀。看来,那个神秘人物老老吴,才是你成长过程中最早的启蒙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