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
一分钟的大意,可能带来一辈子的悔恨。暑假过去一半,各地发生的儿童溺水事件触目惊心,如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儿科重症监护中心接收的8名溺水儿童,仅2人保住了性命。
溺亡已成为我国儿童非正常死亡的头号原因。溺水可能发生在江河、水库,也可能发生在泳池,甚至是玩水池。一位家长回忆,当时他的孩子在深度只有60厘米的玩水池中嬉戏,孩子身高130厘米,因而他放松了警惕。当他发现情况不对时,孩子已经扑倒进水里,手没办法撑到池底,水直接呛进了肺里。孩子被救起时,已经陷入了昏迷。与影视剧中“使劲扑腾、大声呼救”不同,真实的溺水是无声、快速的,有些孩子仅仅是在水中保持目光呆滞看向前方。
珍爱生命,谨防溺水,不能完全指望孩子“听话”,广大家长要切实履行安全教育责任和监护责任。从近期发生的溺水事件来看,不少家长防溺水意识薄弱,存在侥幸心理,对孩子缺乏监管。有些家长虽有一定防范意识,但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对于家长来说,避免孩子溺水,要把监护做到位,把功夫下在平时,随时随地向孩子传递安全的概念和自我保护的方法。
防范未成年人溺水,社区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动,通过溺水模拟、心肺复苏及模拟营救等环节,让孩子体验溺水的直观感受和施救过程,了解和掌握正确的自救、互救方法,强化儿童的防溺水安全意识。
“防”在前,“预”在先。全社会携手,进一步织密未成年人防溺水“安全网”,让溺水悲剧逐渐减少,直至杜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