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儿童阅读新空间、宝宝屋、爱心暑托班等“家门口服务”开展得如火如荼。江宁路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二楼有一片儿童阅读区,许多孩子坐在懒人沙发上和宽大软凳上,尽情享受阅读的乐趣,还可以参加“国风好少年”和“乐乐亲子阅读”等特色活动;四楼则是“宝宝屋”,防撞门槛、彩色爬垫、各种小玩具等一应俱全,只见一名22个月大的小宝宝已经开始和老师互动了。宝宝的外婆说:“这里环境好,老师好,离家近,还可以通过手机预约,我们一个月会来七八次。”自2022年3月静安区江宁路街道开出上海市第一家“宝宝屋”至今,全市共建设260余家“宝宝屋”。
儿童友好,是人民城市理念的生动实践。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要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提高基本生育和儿童医疗公共服务水平,加强普惠育幼服务体系建设。上海通过政策引领、规划先行、特色实践等多种方式,全面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盘棋”全域推进
2021年,国家发布《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上海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的要求,成为全国首个全域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直辖市。
实现儿童友好,上海怎么做?上海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胡宏伟介绍,上海注重顶层设计,加强“一盘棋意识”,将“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纳入市政府年度重点工作,构建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体系。
由市发展改革委牵头,上海出台了三年行动方案,30多个部门合力推进28项行动、99项任务,“1+16”市区联动、多部门协同的工作统筹协调机制逐步完善。
上海还制定儿童友好学校、医院、“一江一河”滨水空间、母婴设施等建设标准指引。首创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合并立法,推动家庭教育、校外实践教育地方立法,强化儿童法治保障。
前不久,《上海市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4)》发布,一组数字反映了去年上海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的成果:全面铺开社区“宝宝屋”建设,增加2.4万余个托位;科学育儿指导站点街镇覆盖率达100%,每年为有需求的家庭提供12次以上免费服务;推动24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科服务实现全覆盖;推动完成846处体育设施适儿化改造,公共场所母婴设施配置率达100%;一江一河沿岸空间新建约140个项目,建成90余处综合驿站;推出113个“社会大美育”课堂,布局建设2100余家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儿童能不能健康快乐成长,正是一座城市能不能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体现。上海打造儿童友好先行实践区,涌现出“童悦空间”“童乐浦江”“半马苏河”“生境花园”“生活秀带”等具有区域特点的儿童友好城区品牌。
“小而美”微更新
位于徐汇区漕溪路、三汇路和中山西路围合的三角地块,曾经是高架下的“水泥森林”,如今已经改造成为上海首座儿童友好型口袋公园。地方不大,但玩水、滑梯、挖沙、钻洞等小朋友喜欢的游戏设施有不少。
患儿搭乘卡通电车在医院巡游,符合要求的手术患儿开着卡丁车“自驾”到手术室,是不是很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志愿服务不断推陈出新,充满童趣造型的“复儿号”在医院穿梭,为患儿提供暖心人文关怀。
桂林东街公厕最近完成了适老适儿化改造,增加了儿童喜欢的海洋元素,增设扶手,改善照明,提高了卫生间设施的易用性,第三卫生间和通用厕间也进行了改造升级……
从“一江一河”滨水空间到“15分钟社区生活圈”,从宝宝屋、儿童服务中心到爱心暑托班、专属阅读站,“家门口”的儿童友好空间越来越多。
“孩子们的活动范围是有限的,小朋友的感触也是最为直接和细腻的。大拆大建造地标,不见得能大幅提升广大儿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多俯下身子认真倾听孩子们的关切,进行小而美的‘微更新’,使整个城市成为更加温馨的儿童乐园,才更能提升孩子们的实际体验。”上海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发展研究中心决咨委主任焦扬认为,精打细算、巧妙入微,做好“绣花”功夫,利用存量资源对城市空间开展有感知度的适儿化改造,这不仅是“城市温度”和“城市高度”的体现,也是“城市精度”的展现。
“金点子”结出“金果子”
最近,长宁区举办了“苏河小宁”儿童议事会“萌治学堂”研修营,招募了30名小小议事员。经过专题培训后,孩子们将走进百年愚园路进行实践探访,实地考察愚园路红色文化儿童友好街区的设施和环境,走进少儿图书馆、少年宫、钱学森故居、名人墙等红色文化景点,深入了解街区历史和文化,激励孩子们提出更多推动儿童友好街区发展的金点子、好提案。
鼓励孩子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参与到城市建设中来,正是上海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的关键一招。
需求被看见,声音被倾听,意见被采纳。通过拓宽人民意见征集、红领巾理事会、红领巾议事会、“青声”邮筒、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校内外实践参与平台等儿童参与渠道,上海的城市建设与治理不断扩大儿童参与的覆盖面。目前,上海人民建议征集儿童参与平台、儿童议事会的街镇覆盖率已达100%。上海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标识征集活动中吸收儿童创意;在“一江一河”民心工程推进中充分吸纳儿童意见;全国人大未成年人保护法立法修订采纳了华政附中学生建言;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修订采纳了少年日报小记者建议……孩子们的“金点子”越来越多结出“金果子”。
据悉,上海将在今年开办500个小学生爱心暑托班、150个小学生爱心寒托班;新增3000个公办幼儿园托班托额、7000个社区托育“宝宝屋”托额;打造100个儿童友好城市阅读新空间;为300户困境未成年人家庭进行“追光小屋”居室微改造。未来,上海将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更优机制为儿童成长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下一步将持续对标国际一流,融合中国特色与上海特点,以探索构建儿童优先评估机制为重要抓手,从“一米高度”出发,倾听儿童声音、看见儿童需求、关爱儿童成长,共同推动上海成为中国特色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引领标杆。
本报记者 叶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