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示范区测绘基准点
首届长三角创意地图设计大赛专业组一等奖作品《未来上海数字地图》
将地图与折扇相结合的获奖作品《江韵墨澜扇》
本报记者 方翔
打开地图,长三角地区形似一把拉满的弓弩,上海是最前端的箭头。地图,不仅能展示长三角的地理形态,也能让我们对其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有更直观的理解。不久前落幕的首届长三角创意地图设计大赛上,获奖作品将数字插画地图与AR技术结合,将长三角拟人化为四个风格迥异的“兄弟”……一系列创新的表现形式为人们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来更好了解长三角,感受不同城市间的脉动。
创新 获奖作品脑洞大开
地图,作为信息传达和空间定位的重要工具,除了展现地理空间信息外,还能通过设计手法和内容选择融入人文关怀,使其不仅仅是客观的数据集合,更是富含温度、情感和文化价值的媒介。
切入未来生活与上海城市元素的场景融合,城市地标、科技文化及生活瞬间等内容交织,呈现城市的人机互动和科技创新发展。通过数字插画地图结合AR技术表现上海著名景点地标大世界、城隍庙、东方明珠等未来场景氛围,创想未来上海的数字地图与城市发展,社交与互动娱乐、文化与未来感的可能性。这便是江静雅、王新如带来的作品《未来上海数字地图》,获得此次大赛专业组一等奖。不仅地图本身充满巧思,配套的文创产品也设计感十足,兼具实用性。
在专家看来,这种将平面与AR结合的方式,充分展现了未来地图的一种趋势。虽然目前电子地图已经非常普遍,但仍有相当的局限性;如果能够结合纸质地图,配合AR技术,可以焕发出新的活力。虽然此次创作者只做了上海的部分,但是如果能让长三角四地专业人员将这一创新思路用于工作实践中进行探索,则可以让长三角地图展现出别样的风采。
兼具人文以及生态的关注,普通的地图也可以呈现出不一样的气质。获得此次大赛专业组二等奖的作品——《当海平面上升,长三角的它们在哪里?》,将海平面上升对长三角地区的人、建筑、城市、动植物、生态系统等产生的影响可视化,通过展示不同海平面高度下沪苏浙皖地区产生的直观变化和潜在影响,唤起人们守护家园的环保共鸣。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参赛作品同样让长三角测绘与地图专业领域的专家脑洞大开:通过地图讲述地区的发展历史、人物故事或重大事件,使地图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增强用户的情感共鸣;允许并鼓励用户在地图上添加自定义标记、评论和分享,形成社区共享的知识库,增强地图的实用性和互动性;根据不同主题(如旅游、美食、艺术等)制作专题地图,展示地区的独特魅力和多元文化……这些创新的绘制手段,可以在未来运用到长三角不同系列地图的研发中。
本次长三角创意地图设计大赛获奖作品形式丰富,包含挂图、折叠图、装置、印章、邮票、丝巾、扇子、雨伞、卡片、AR地图等,可在多个场景下应用;主题多样,包含品美食、中华武术、CityWalk、科技、气候、文化、历史、语言、习俗、生态、交通、产业、旅游、区域特色等,充分挖掘了长三角各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习俗。
经验 沪苏浙皖共绘蓝图
事实上,在利用地图这一独特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形式,来记录长三角一体化建设成果方面,沪苏浙皖已经携手进行了诸多富有成效且值得借鉴的尝试。
近年来,长三角四地测绘部门推出了一系列地图产品,取得了多项扎实成果。2022年,沪苏浙皖四地联合编制出版《长三角地图集》(以下简称“图集”),《图集》内容包括长三角专题图和各省市特色专题图,真实反映长三角区域自然环境与社会发展现状,提供较为翔实的长三角地理信息,满足长三角各级政府部门行政决策及大众社会交往等需求。
《图集》由序图、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五部分组成。序图组内容包括长三角专题图和各省市特色专题图,上海市图组内容包括上海概况、上海市全图、城区图及各区图,江苏省、浙江省和安徽省图组内容包括各省概况、省图、省会城区图、各设区市图。
《图集》中的地图以各省市的地图数据库为基础,使用卫星影像和航空影像数据,结合各省市最新的地理信息数据,采用数字制图技术、地图数据库技术、数字地貌晕渲技术、遥感影像处理与应用技术等编制而成。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委会和上海、江苏、浙江两省一市三级八方自然资源部门,通过开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程基准建设,为示范区的城市建设、社会治理、精细化管理提供高精度的测绘基准和空间地理数据支撑。在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两区一县行政交界处,一座测绘基准原点已然建成。
作为三地共同的测绘基准点,该基准点位置位于北纬31°01′,东经120°54′,距沪、苏、浙三地交界点(位于太浦河中)约105米,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地理标志。该基准点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已经成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地理标志和科普教育基地。
此外,长三角区域深化互联互通共享协作机制,通过整合区域高精度定位服务资源,创新跨区域“北斗+”社会化服务新模式,在构建长三角地区互联互通的“卫星导航定位跨区域协同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实现用户“一地注册,全域通用”的高精度定位服务。
合作 携手推动技术发展
为进一步聚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在首届长三角创意地图设计大赛颁奖仪式上,长三角地图技术创新发展共同体正式成立,着力探索地图服务新模式,共同描绘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美好蓝图。共同体是由上海市测绘院、江苏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浙江省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和安徽省测绘局共同发起的组织。
据悉,共同体成立后将进一步综合统筹长三角地区数据资源,实现成员单位之间的数据共享共建;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开展合作,促进地图文化创意产业转型升级及协同发展,如重点项目研发、科研项目探讨、创意地图设计大赛举办等;全面推进长三角地图创新服务高质量发展,积极交流长三角地区制图理论、文化创意、科研技术等方面的最新成果,研讨如何更好地推进地图事业蓬勃发展;加强人才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培养,通过组织分享地图创新设计优秀成果案例、邀请行业专家培训等方式提高共同体内成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促进专业知识的更新迭代。
创新发展共同体的成立将进一步提升长三角地区地图资源共享和技术服务能力,不断推动地图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为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进一步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