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7日 星期五
让天桥更美丽 偶遇 丰收饼 闪耀的灯塔 崇明芦穄 云城有山 琼瑶往事
第8版:夜光杯 2024-09-17

云城有山

半张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的什么呢?“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

这是很多母亲哄孩子入睡时,常常会讲的一个睡前故事,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母亲生我的地方,靠着海,连名字中也带一个海字,叫“上海”。在上海地界,带山的地名也不少,像宝山、佘山、金山,还有淀山湖和后来的洋山港,而真正地理意义上的山却不多见,即使有,也不高。陆地上最高的山叫天马山,海拔高度不足百米,五分钟就能登顶。

而古人偏偏就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也许,是借托这个地名所赋予充满动力的灵气,长大以后,漂洋过海去看世界,跨过太平洋,来到了这样一个地方。

这个地方也有海,隔着太平洋,与上海相望。还有山,且不只是一座,而是山峦绵绵,叫北岸山脉。连绵的山脉,就像一道天然屏障,挡住了来自北极的寒风。而毗邻太平洋,又得益于北太平洋暖流的眷顾。所以,这里冬天不冷,夏天不热,四季分明,美丽动人。春天,虽然没有故乡的柳絮如烟,但见街坊的樱花斗妍。夏天清爽宜人,没有像蒸小笼包一般闷热难忍。秋天枫叶烂漫,尽显本色灿烂。即便是冬天,偶尔一夜的雪,鹅毛满天飘飘,让人又爱又恼。下雨的时候,淅淅沥沥,平添一份乡愁在心里,何日才能回故乡?但雨后的草地植被,葱葱郁郁,满眼都是新绿,沁人心脾!

这地方还有一个充满诗情、意境的中文名,云城。

这里就是加拿大的温哥华。早年淘金而来的华人移民,大多来自广东地区,也许是按粤语发音的缘故,他们把这个地名的英文Vancouver,译成了云哥华,简称云城或云埠。近几年,又被人称为亚洲之外最亚洲的城市。我更喜欢云城这个称呼。并不是因为听起来更富有诗意,而是因为这里常常云山雾罩,让北岸山脉平添一份仙气。

云城向北,隔着英吉利湾和巴拉德内湾,就能看到北岸山脉的南坡,目光所及最高的地方,海拔1250米,俗称云城之巅,这就是松鸡山。据记载,1886年,此地以英国先驱者乔治·温哥华的名字正式设市。几年后,有一批市民,从云城出发,花了三四天时间,艰难地走过雪地,攀越巨石,穿越密林,才最终第一次到达云城之巅。在途中,他们捕获了一只山中常见的蓝色松鸡,非常喜欢这种鸟,于是以它命名此山,一直沿用至今。

其实我好奇,在乔治·温哥华来到云城之前,当地原住民有没有用其他名字,来称呼松鸡山?也许是有的。但,也许已湮没在被取代的历史中了。

走出国门以后,猛然发现,自己尴尬地身处两堵墙之间。近年以来,各种社会矛盾、文化冲突、政策困惑、职场磨难、正义缺失,更给生活在云城和加拿大的华人社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惑、挑战和冲击。很多身处其间的人会无奈地发问,我们该怎么办?无所适从。

还好读书让我们学会了改变。我们是选择“未行之路”,奔向诗与远方?还是穿老鞋,走新路?杨绛说得好,“走好选择的路,别选择好走的路。”

如果历史是一面镜子,那么加拿大原住民所遭受的历史磨难,时刻提醒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必须保持包容,尊重和谅解,才能保护和维护这片土地的魅力和美丽。只有这样,历史才能不光是一面镜子,更是一块块永远淘不完的金子。

保持包容,“明天也许会更美好”,明天一定会更好。这也许就是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的最好结局。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