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1日 星期二
虹口203户居民告别“小梁薄板” 再见了老街,美好新生活在招手
第4版:上海新闻 2024-10-02
杨思老街3号地块居民国庆聚餐潇洒道别

再见了老街,美好新生活在招手

见习记者 陈佳琳 本报记者 宋宁华

花菜烧咸肉、辣椒炒肚丝、芹菜牛肉丝……前天中午,杨思老街3号地块一间老公房里飘来饭菜香。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菜肴端上圆桌,12位街坊邻里举杯把盏欢度国庆(见右图),也是向同住杨思老街岁月的一场盛大告别,“最后一次相聚在这里,大家干杯!”

3号地块,是浦东杨思老街征收启动的第二个地块,也是面积最大、居住条件最差、最复杂的地块,至今仍有许多居民“拎马桶”。尽管有一户人家没有在7月8日签约期最后一天签约,签约率还是高达99.46%。这意味着经过“十年磨一征”,杨思老街最难啃的“硬骨头”征收终于生效。国庆过后,居民将陆续交房搬迁,迎接新的生活。

盛大告别宴

69岁的陶根强是这场“告别宴”的大厨。昨天,他一早从周浦女儿家出发,6时30分许回到杨思老街,手脚不停,一口气做了8个冷菜、8个热炒。在狭小逼仄的厨房里,大大小小的包裹堆满墙角,陶根强的衣衫几乎被汗水浸透,但脸上满是笑容:“这一天,我们实在等了太久!吃完这顿饭,我就要正式搬走了。”

陶根强在杨思老街住了近45年,年代久远的房子里,不仅有蟑螂老鼠乱爬,甚至还看到过蛇,“现在想起来都后怕。”两年前,陶根强重新装修了老房子,地上铺了瓷砖,连墙面都用带花纹的浅灰色墙砖覆了一层。“看起来‘金玉其外’,但仍觉‘败絮其中’,还是盼着快点征收。这次终于如愿以偿了!”他说。

签约后,陶根强选定一套79平方米的新房子,打算之后就和妻子一起搬过去住。谈起过往的日子,他眼睛泛红,语带哽咽:“没想到岁数这么大了,还能住上新房,感谢三林镇党委政府!”

人生新起点

穿过蜿蜒的杨思老街3号地块,记者看到,屋旁电线如蜘蛛网般星罗棋布,几乎触手可及;在上海罕见的“旱厕”,至今仍有拎马桶的居民只能在这里如厕;巷子最窄处仅一人可过,不少房屋已成“比萨斜屋”。

虽是告别宴,饭桌上却不见丝毫离别的忧愁。这是和过去的生活告别,也是杨思居民的人生新起点。大家边吃边聊,屋里欢声笑语不断。82岁的冯顺新,是土生土长的杨思人,从小在这里长大,工作生活都从未离开过。他家老房子有200多平方米,最多时住过3户人家14口人。在他记忆中,杨思老街也曾历经繁华,但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变成了老旧的居民区,不仅道路狭窄,抬眼还能看到各种杂乱排布的电线。地下就是轨交8号线,不论白天夜晚都能感觉到震动。碰上台风天,很多人家都会水漫金山。“自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这里的居民强烈要求能够改变生活现状。2014年前后,政府曾启动征收,但因为人心不齐等种种原因,最终没能成功。”

如今,杨思老街3号地块旧改项目签约成功,尽管征收政策较多年前有变化,但冯顺新已经心满意足。他家也是“老大难”,曾因利益分配争执不休,最终都被一一化解,“这当中,三林镇党委政府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尤其是三林镇北街居民区书记周晓东,这个年轻人始终把老百姓的事放在心中,耐心做好征收工作,我们每个人都很感激。”

“99分”也开心

周晓东,街坊邻里都亲切地叫他“东东”。2021年3月,征收事务所入驻杨思老街。今年6月29日,杨思老街3号地块旧改项目启动。7月8日签约期最后一天完成签约185产,签约率达99.46%。虽然没得“满分”,但“99分”也让居民欢欣鼓舞。这一天,他们等了太久太久。

为了参加告别宴,67岁的黄美英精心打扮了一番。从小在这里长大的她,住在靠杨思港的一套老宅,早就破旧不堪。听说这次启动征询,第一天就赶来签约。“10年前曾启动过征收,当时评估价是现在的好几倍,我们满心期盼想搬走。没想到因为各种原因没成功,所以这次重新启动征收我们更加珍惜。全家人马上达成一致意见,坚决签约。这些年眼看不少老人陆续离世,大家都感慨,人生能有几个十年?”

在过去的3年里,周晓东带着居委会干部做足了各种准备工作。从上门排摸、落地测绘,到标注每户人家的具体情况:哪些家庭是纯老家庭,搬迁可能需要帮助;哪些家庭拿到的征收款有限,可能要帮忙寻找房源……正是这些充分的准备工作,为旧改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周晓东告诉记者,相比最先启动征收的杨思老街2号地块,3号地块老年人口多,情况更复杂。由于历史沉淀较长,家庭共有产权不明确等因素较多,各种利益很难平衡。因此居委会经常要出来协调,约上居民和相关的职能部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户一方案”,将矛盾纠纷一一化解。直到各方就征收利益达成一致,才能签署调解协议。

签约的最后一天,涉及居民186产的3号地块项目有185产居民签约,未签约1产为2证合并产,最终其中1证未能签约。“这套房子由4个子女共同继承,家庭内部有些不和,也想争取国家补偿的最大利益尺度,迟迟未来签约现场。”签约期最后一天晚上,不少居民自发找这户人家做思想工作,可惜他们还是觉得“早走早吃亏”,“钉”着不签。没想到,随着当天晚上12时电脑锁定,最优的征收方案也随之而去。周晓东说,签约结束不久后,未签约的这位居民想通了,带着律师来到征收办,可还是晚了,“这一事实证明,‘阳光征收,一把尺子量到底’不只是说说而已。”

记者了解到,和2号地块不同,3号地块的多数居民都选择了货币安置。许多人都在物色自己心仪的房屋,也有人已经挑好了新房。告别老宅,新生活还会远吗?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